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卡培他滨导致手足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52例手足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患者,对照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观察组51.80%,对照组为64.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防治卡培他滨相关性的手足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全身化疗联合胸腔灌注羟喜树碱治疗肺腺癌伴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2例晚期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置人小口径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羟喜树碱30 mg行胸腔灌注,再给予GP方案行全身化疗,化疗每3周重复1次.结果 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为59.38%(19/32),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GP方案全身化疗联合胸腔灌注羟喜树碱治疗肺腺癌伴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Tau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及疾病进展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66例IIIb/IV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u蛋白的表达水平,按照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分为Tau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两组分别应用多西紫杉醇+顺铂化疗,疾病控制者4疗程化疗后单药多西紫杉醇维持化疗直至进展,比较两组的近期疾病控制率及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66例患者中Tau低表达者41例,低表达率为62.12%。Tau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近期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49%与56.00%,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4.284,P0.05)。Tau低表达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亦优于高表达组,分别为5.6月与4.1月,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χ~2=4.909,P0.05)。结论 Tau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应用含多西紫杉醇的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与更优的疾病控制时间,临床可通过检测Tau蛋白表达水平来预测对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瘦素基因(LEP)启动子区第2548位核苷酸GA变异及相关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联性,分析基因与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NAFLD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200例作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HRM)作基因分型并对结果进行测序验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NAFLD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AFLD发生的相关因素;利用叉生分析对基因-相关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后NAFLD危险因素为血清总胆固醇(OR=1.609,95%CI=1.104~2.347)、瘦素(leptin)水平(OR=1.510,95%CI=1.025~2.224)、高血糖(OR=2.381,95%CI=1.182~4.797)、吸烟(OR=1.717,95%CI=1.074~2.748);坚持锻炼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66,95%CI=0.461~0.961)。叉生分析结果显示,携带AA基因型的血清高leptin水平者(O及=2.247,95%CI=1.349~3.743)及携带AA基因型的高血糖者(OR=4.202,95%CI=1.810~9.755)发病风险均明显增加,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1)。结论血清高leptin水平以及LEP G2548A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可能是NAFLD的易感因素,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及血清leptin水平交互作用增加了NAFL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方法将38例CI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黄连素、思密达或易蒙停治疗。结果治疗组脾虚型、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分别为14、10、1、1例,有效例数分别为11、7、1、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D的常见证型为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4周期一线含铂方案联合化疗后,单药吉西他滨维持治疗与最佳支持治疗两组之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OS)之间的差别。方法选择经过一线化疗后获得疾病控制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2例,随机分为维持治疗组和对照观察组,维持治疗组给予吉西他滨按1g.m^-2d1、d8维持化疗,三周重复一次,直至疾病进展;对照观察组只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PFS和OS的差别。结果维持治疗组的中位PFS为4.2月,明显优于对照观察组的2.9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维持治疗组和对照观察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7个月和11.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4周期一线含铂方案联合化疗后采用单药吉西他滨维持治疗能改善PFS,副作用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晚期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及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恶病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例晚期肺癌恶病质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n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38例肺癌恶病质患者中,10例(占26.3%)为气虚痰湿型,5例(占13.2%)为阴虚内热型,3例(占7.9%)为气滞血瘀型,20例(占52.6%)为气阴两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TNF-α显著增高(P〈0.05),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TNF-α显著减低;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气虚痰湿型IL-1I、L-6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TNF-αI、L-1I、L-6是肺癌恶病质相关因子,TNF-αI、L-1与恶病质的阴虚证有关,IL-6水平可能是反映气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46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 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A125, 评估其变化, 所有入组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化疗。结果 46 例患者中, 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升高者为60.8 %(28/46),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 为66.7 %(6/9),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为59.9 %(22/37);血清CEA、NSE、CA125表达水平增高的发生率:SCLC分别为33.3 %(3/9)、66.7 %(6/9)及11.1 %(1/9);NSCLC 分别为51.3 %(19/37)、21.8 %(8/37)及43.6 %(16/37)。SCLC局限期CEA、NSE、CA125 表达水平增高发生率分别为0、50.0 %(1/2)、0,广泛期为42.8 %(3/7)、71.4 %(5/7)及28.5 %(2/7);NSCLC ⅢB期分别为31.3 %(5/16)、0、18.6 %(3/16),Ⅳ期分别为90.4 %(19/21)、19.1 %(4/21)及80.9 %(17/21)。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降低,与近期疗效相关。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分期、疗效有关, 晚期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增高, 化疗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4种腹腔穿刺术后预防癌性腹腔积液渗漏的方法。方法 60例腹腔穿刺术后存在大量癌性腹腔积液的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腹带压迫(A组)、蝶形胶布压迫(B组)、弹力绷带压迫(C组)、弹力绷带+小药瓶盖压迫(D组)]预防腹腔积液渗漏,比较各组之间腹腔积液渗漏的天数和所用纱块的数量。结果 D组腹腔积液渗漏的平均天数(2.4 d)明显优于A组(4.7 d)、B组(4.5 d)和C组(3.3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71;t=4.156;t=2.322,均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4;t=2.123,均P<0.05),而A组和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4,P=70.05)。在所用纱块数量上,D组(14.0块)与A组(30.0块)、B组(27.3块)和C组(21.1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027、5.156、3.349,均P<0.05)。C组与A组、B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57、2.423,均P<0.05),而A组和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5,P>0.05)。无论腹腔积液渗漏天数还是所使用的纱块数量,D组压迫固定的方法均优于其余3组。结论 弹力绷带+小药瓶盖压迫固定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腹腔穿刺术后癌性腹腔积液的渗漏,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方法 31例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患者,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不同的方药,观察辨证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疗效。结果 31例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患者,辨证分型为:风热型、湿热型、血热型、阴虚型;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常见证型为湿热型、风热型、血热型、血虚型,中医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