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典型病例1 1 以面部酸胀为首发症状误诊 1例 :患者男 ,70岁 ,既往身体健康。因阵发性面部酸胀 2个月加重伴持续性胸骨后闷痛 16小时入院。患者于 2个月前每于劳累时出现面部酸胀 ,持续 3~ 5分钟可自行缓解 ,无其他不适。于 16小时前因劳累出现面部酸胀加重 ,伴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上腹饱胀、恶心、呕吐1次 ,无腹泻。以“急性胃炎”给予常规治疗 ,病情无好转收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音低 ,其他无异常发现。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0 1~ 0 2mv ,且Ⅲ导联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 ,V1、V2 导联ST段出现不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因素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尝试构建适用于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on-valvular-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26例患者,应用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及荧光检测仪检测细胞色素P450 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时记录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年龄、体质量、房颤栓塞风险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风险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预测模型。结果 体质量、ALT水平、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成正相关,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则成负相关,而LVEF、GFR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已有样本验证准确率达55.6%。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3.
对6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患病比例高于男性;男性患者吸烟比例高于女性(P<0. 01);平时未监测血糖、患高脂血症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P<0. 01);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P<0 .05)。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5岁。反复胸痛6年,加重15d入院。先后2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肥胖体型,口唇无紫绀,双肺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Ⅰ、Ⅱ、aVL、aVF以及V4~6导联ST段下斜型下移0.1~0.15mV。心脏彩色超声:左心房内径40mm,左室射血分数0.42。入院后经右股动脉途径行CAG,分别于右冠状动脉、静脉桥支病变处各置入支架1枚,复查造影无残余狭窄。术后静脉肝素化20h拔管,继以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每12h 1次。拔管后约36h,患者出现右下肢(臀部及大腿屈侧)麻木、疼痛,并逐渐加重。术后4d患者下床时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73岁 ,持续性心前区痛 1h入院。发病 1~ 3h内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示下壁及右室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 ,伴V2~V6 导联ST段下斜型明显下移 ;室性逸搏心律时V2 ~V6 导联QRS波呈R或Rs型伴ST段弓背或斜直型抬高 0 .2~ 0 .8mV ,T波直立或高耸。心肌酶结果及心电图动态演变符合下壁、右室Q波性AMI及前壁非Q波性AMI。提示梗死性室性逸搏心律可揭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6.
张琴  张迅英  薛明华 《山东医药》2004,44(10):67-67
患者男,54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周,恶心、出汗3小时,于200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1周前因劳累出现发作性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心悸.持续几秒钟,休息后缓解,未予治疗。3小时前于睡眠中突然心前区不适,恶心、大汗,无呕吐、心前区疼痛及肩背部放射痛,持续半小时余,含化硝酸甘油2片,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查体:BPl33/88mmHg,神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及改善舒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者 6 4例 ,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 ,分别给予氯沙坦 2 5~ 10 0mg d ,依那普利 10~ 2 0mg d ,若达不到有效水平 ,加用双氢克尿噻 12 .5~ 5 0mg d ,观察 3个月 ,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均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 ,并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在降低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等方面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s,HH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疑似扩张型心肌病的HHT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阵发性胸闷、气短5年,加重9d入院。当地医院曾诊断为心力衰竭予利尿剂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患者有长期自发性鼻出血史及贫血史,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表现,结合实验室、心电图、超声及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HHT并心功能不全。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结论对临床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且有慢性出血、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内脏损害者,应警惕HHT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76岁。昏迷4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T36.8℃,P82次/分,R20次/分,BP18/10kpa。深昏迷,呼吸平稳,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1.5mm,对光反应存在,颈软,心肺(一),肌张力差,病理反射未引出。当时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采用20%甘露醇250m1每8小时一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琴  薛明华  张迅英  鞠红  朱蕾  孟海燕 《临床荟萃》2007,22(17):1261-126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人口的老龄化,CHF的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加。Framingham资料显示,在50~59岁人群中,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心力衰竭发生率就会增加1倍[1],一旦发生心力衰竭,病死率就会迅速上升,高达50%以上,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而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占相当大比例。我们通过对11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及社区干预治疗,观察到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住院次数、住院总日数减少,病死率下降。目前国内外有关他汀类治疗心力衰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