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剖析一题多解的实质及其特点,论述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骨组织工程用聚DL—乳酸多孔三维结构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溶剂浇铸——颗粒滤沥”方法制备了分子量为 3.9× 10 4道尔顿的聚 DL-乳酸 ( PDL LA)多孔支架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其孔隙率高达 88% ,其中孔径为 80~ 150 μm的有效孔占 70 % ;SEM结果进一步显示 ,该三维多孔支架的孔呈均匀分布且相互连通 ,适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制备姜黄素前体药物,使其在肿瘤细胞内高选择性活化,为进一步开展肿瘤靶向性化疗奠定基础。方法以姜黄素分子结构为基础,化学合成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MTT比色分析法比较两种姜黄素前体药物作用6~24 h后,人膀胱癌EJ细胞及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生长抑制的差异。结果20~40μmol.L-1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 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71%~65.13%(P<0.05)、10.96%~73.0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同浓度姜黄素比较,两种前体药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合成了两种姜黄素的前体药物,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二者均能体外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其对人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的抑制毒性作用低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异位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其有较强侵袭性和性激素依赖性,病变范围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该疾病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卵巢、子宫骶韧带、盆腔腹膜和阴道直肠隔。病变累及泌尿系统很少见,其中较多见累及膀胱,输尿管内异症发生率极低,仅为0.01%-1.00%[1],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表现方面缺少特异性,因此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结合我院收治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针对该病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分别作用于人膀胱癌EJ细胞、肾小管上皮HKC细胞6~24 h后,采用台盼蓝活细胞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DNA片段化原位荧光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比率。结果10μmol.L-1~40μmol.L-1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 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11%~66.23%(P<0.05)、8.96%~68.2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部分癌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DNA直方图上可见“亚G1峰”,12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13%~23.36%(P<0.05)、12.42%~28.56%(P<0.05)。两种前体化合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同浓度姜黄素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前体化合物能在体外有效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降低对正常二倍体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制肿瘤靶向性化疗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