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姜黄素是一种提取自姜黄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是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候选的理想药物。在胶质瘤、脑血管病、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创伤性脑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姜黄素因生物利用率低,导致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人们发现纳米颗粒可有效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率。众多前期临床试验中发现,纳米颗粒药物输送系统使姜黄素药理作用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因此,本文就姜黄素纳米颗粒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姜黄素在神经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6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1 179例胶质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率为51%(RD =0.51,95% CI:0.41~0.61,P<0.001).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为51%(RD =0.51,95% CI:0.30 ~0.71,P<0.001).在PD-1/PD-L1的表达与胶质瘤WHO分级方面,肿瘤分级越高,PD-L1阳性表达率可能越高,但相邻级别间表达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Ⅱ级与Ⅲ级:RR=0.94,95% CI:0.72 ~ 1.23,P=0.66;Ⅲ级与Ⅳ级:RR=0.77,95% CI:0.56~ 1.05,P=0.10;Ⅱ级与Ⅳ级:RR=0.72,95% CI:0.53~1.97,P=0.0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组的预后风险高于低表达组(HR=1.51,95% CI:1.21 ~1.79,P<0.001).结论 PD-1/PD-L1在脑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且与肿瘤WHO分级相关,是胶质瘤生存预后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许彦龙      李国强      余跃      张祎年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5):647-649
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破坏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抗癌治疗方法,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适应证是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目前也已广泛应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本文对肿瘤电场治疗的作用机制、治疗特点及其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对肿瘤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斜坡区脊索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5年4月收治13例斜坡区脊索瘤患者,运用鼻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位于颅底斜坡的脊索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组织。结果经鼻蝶内镜下全切肿瘤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 例。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10 例,无明显缓解3例,术后辅助放疗。随访3个月至4年,4例术后2年复发,行再次手术,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行漏口修补后好转出院,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术后3例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年龄大,一般情况较差,未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主要位于中,上斜坡的脊索瘤,手术入路短,术中深部结构辨认清晰,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该入路创伤小、安全、用时少,疗效满意。是斜坡脊索瘤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正伏隔核是纹状体腹侧区的一个较大的神经核团,位于基底节区运动核团和边缘脑叶的交界区,在解剖上可分为壳部和核部,其功能与药物成瘾、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厌食症、肥胖症等疾病相关,临床上可以通过神经调控伏隔核功能来治疗这些疾病。研究发现伏隔核壳部和核部在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在未来的治疗中非常有必要将伏隔核进一步进行分区,以便为治疗不同疾病提供精确的治疗靶点。但是这种分区多存在于动物研究中,而人脑伏隔核解剖学分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单发,8例位于大脑镰旁,桥小脑角区1例,侧脑室内1例,鞍结节2例,9例与脑膜呈宽基底相连,11例可见脑膜尾征;MRI平扫11例病灶呈较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10例可见到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后瘤组织均显著强化10例;仅2例出现囊变、坏死,9例见瘤周水肿。病理显示瘤组织由管径粗细不一、管壁薄厚不均的血管构成,血管分化成熟,其间脑膜上皮细胞散在分布。结论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有其独特的组织成分及影像学特征,MRI具有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于临床制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是一种异质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尽管包括手术、放化疗以及电场治疗在内的综合手段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然极差。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在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的突变已经成为肿瘤分类的依据,同时在肿瘤细胞内存在明显的糖、脂质、氨基酸等代谢异常。此外。利用肿瘤代谢的诊断成像及治疗已经开始改善患者的预后。对胶质瘤的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说明驱动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代谢变化,并对代谢在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张祎年  何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0):1419-1421
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近年来,脑梗死发生后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成为令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与主攻方向,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但对于脑梗死发生前脑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则给予的关注较少,很多病人在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将脑梗死发生后的超急性期影像学研究提前到脑梗死前期的影像学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D)是一组包括不同病因和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癫痫是神经元突发、异常、过度、同步放电引发的一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癫痫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发现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免疫失调、神经元凋亡、自噬等因素,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将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免疫调节等。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小胶质细胞的概述1.1小胶质细胞的类型与功能小胶质细胞外形和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不同条件激活的类型和功能状态也有差异[1]。小胶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体积较小,呈梭状,有树枝状分支;激活后,细胞体积变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4例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60月(平均22.8月),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80分为优秀,<80分为不优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5 例,1级22例,Ⅲ级5例,Ⅳ级12例。本组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Ⅲ级)率为72.7%。术后死亡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有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肿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的关系。结论 对鞍区脑膜瘤患者,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减少和避免对视神经、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结构及其穿支血管的直接操作,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