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8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同时在志愿者不同的部位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工作,血样采集完毕之后,血样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比较以上时间各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总结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血样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h血样指标与即刻测定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不同、静置时间不同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如条件允许应以静脉血检测血常规、2h以内检测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脂蛋白(a)及相关检验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对60例CRF患者进行血清检查,测定他们在透析前后,血清中脂蛋白(a)以及其他相关检验指标的浓度,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同时给60名健康体检者同样检测血清中这些指标的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在血液透析之后,CRF组的脂蛋白(a)、尿素和肌酐相对于透析之前明显降低,其他指标则与透析前的数字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CRF组当中的脂蛋白(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在透析之前明显比对照组高的多.结论 CRF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把脂蛋白(a)的浓度降低并控制在合理水平,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PCR定量检测方法对脑脊液标本的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检测,同时选择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行相同的检测。观察比较2组检查结果,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CR阳性情况与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等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均为PCR阴性,观察组中16例(共26份脑脊液标本)检测为PCR阳性,其中TCRr阳性4例,IgH CDR?Ⅲ阳性16例。先于常规脑脊液检查,同时与脑脊液检测获得阳性结果的分别有5例和9例。临床症状出现前检出、出现临床症状后检出阳性结果的患者分别有11例和3例。其余2例PCR阳性患者无临床症状,且经脑脊液检查无异常。所有PCR阳性患者经治疗后均转阴。结论 PCR方法能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进行较准确的检测,且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异常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109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该项目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同时检测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在医院检验工作中,必须采取与相关规定相符合的血液标本,这是确保检验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主要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到的30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着重研究在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采集的程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临床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5月我院接收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200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两对半"检测结果.结果 HbcAb、HbsAg和HbeAg大三阳病例82例,占41%.HbcAb、HbsAb和HbeAg小三阳病例49例,占24.5%.结论 两对半检测实验对于诊断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极其重要的,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原因并对其仔细分析,以提出相应的优化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0年12月进行免疫、生化或血液细胞学检查的2032份血液表本能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严格监管、检查以判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结果 本文收集血液标本2032份,其中不合格标本159份,占了全部的7.8%,其中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不规范、溶血、凝血、血量过少或量不准确等因素.结论 确保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处理对于血液检查结果的科学可靠和临床诊断、疗效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医学领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检测结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及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所以,实验室检测结果相关因素的严格控制及管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对血液采集过程中若干种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