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介入溶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介入溶通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83例,135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分比较,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各期患疼痛、生活能力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5),Ⅱ、Ⅲ期患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治疗前后评分差异亦有显性意义(P〈0.05)。随访18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临床尚缺乏完善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7年12月以来,对96例(129个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介入融通术治疗,配合术后髋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6例(129个髋),其中单髋63例,双髋33例。男81例,女1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9.8岁,病程17天~41个月,平均7.3个月。致病原因:外伤21例,使用激素者34例,慢性酒精中毒25例,不明原因者16例,依Ficat分期: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对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1例(57个髋)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全部行DSA检查并介入治疗。结果:其中54个髋部疼痛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缓解与改善,X线平片显示21个髋的病变无继续进展,其中12个髋第一次介入治疗后5-7天DSA减影提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结论:DSA与介入治疗是诊断并治疗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理想方法。同时为以后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溶通术中,造影剂用量较多;合理使用造影剂,可使由此造成的副反应尽可能地减少。我们自1997年11月以来,收治此类病人共4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0岁;使用60%安其格纳芬造影7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介入性导管内灌注溶栓和血管扩张剂及术后中医药综合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Ⅰ-Ⅳ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45例,首先行介入性穿刺将导管插至患侧髂内动脉和旋股内、外侧动脉,灌注溶栓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观察灌注前后股骨头血管变化情况。然后于术后第2天起服用以益肾健脾、扶正固本为主的中药,并辅以其他一般性疗法,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疼痛消失22例(Ⅰ期5例,Ⅱ期17例),占48.8%;疼痛明显减轻17例(Ⅱ期8例,Ⅲ期8例,Ⅳ期1例),占37.7%;疼痛略减轻6例(Ⅲ期1例,Ⅳ期5例),占13.3%;无效0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19例(Ⅱ期16例,Ⅲ期3例),占42.2%;功能明显改善11例(Ⅱ期8例,Ⅲ期3例),占24.4%;功能略有改善7例(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4例),占15.5%;无改善3例(Ⅳ期),占6.6%。结论:本法综合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近期疗效满意。对年龄小、病程短、病变在Ⅰ-Ⅱ期的病人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年龄大、病程长、病变在Ⅲ期以上的病人,近期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低血糖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而且危重的并发症,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诊断及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本文对本院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