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压差管理的意义与作用,提出对压差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通过医院PIVAS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压差的管理与实践,对照规范及相关文献,提出PIVAS压差管理的关键点、适宜压差范围及监测方式。结果:粗、中、高效过滤器应进行必要的阻力压差监测;对洁净区相邻房间静压差进行监测的同时,还应监测各房间相对大气压的静压差;在设定压差监测时,洁净区相邻房间的静压差≥ 5 Pa,各房间相对非洁净区静压差≥ 10 Pa,上限以不产生哨音或影响开门即可。结论:PIVAS为达到符合规定的洁净度及职业防护,应加强对不同区域与设备的压差监测和管理;同时,建议在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设定相应的压差标准,保证净化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降钙素原水平对成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诊断意义以及对病原菌种属的鉴别价值。方法 抽取医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血培养结果阳性病例,筛选出符合要求病历374份(革兰氏阴性菌286例,革兰氏阳性菌88例);分组记录患者抽取血培养前后<12小时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早期PCT水平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诊断意义;并针对早期PCT水平对血流感染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四个种属病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四个种属病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及链球菌属)的鉴别价值,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革兰氏阴性菌组PCT水平[6.15(1.04-32.04)]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PCT水平[0.59(0.23-3.11)]。ROC曲线下面积0.749,P<0.001;当以1.805ng/ml为界点时,对革兰氏阴性菌诊断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1.6%。在鉴别菌属价值方面: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组PC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鲍曼不动杆菌组(P=0.011);革兰氏阳性菌中,链球菌属组PC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组(P=0.045),其它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流感染患者早期PCT水平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诊断效果显著,对病原菌种属的鉴别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肾功能对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4年5月-2017年11月双份血培养结果阳性且在血培养前后12 h内行血清PCT检查的病例,按照血培养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和肾功能水平进行分组,分为革兰阳性(G+)菌肾功能正常组、G+菌肾功能受损组(含重度受损组),革兰阴性(G-)菌肾功能正常组、G-菌肾功能受损组(含重度受损组)。分别比较组间PCT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水平对肾功能损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感染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G+菌肾功能正常组23例、受损组27例(含重度受损组11例),G-菌肾功能正常组63例、受损组74例(含重度受损组23例)。G+菌、G-菌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受损组患者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PCT水平为[2.63(0.58~9.28)]ng/mL,低于G-菌肾功能重度受损组患者的[18.23(8.55~49.72)]ng/mL(P<0.001)。依据其PCT折点将G-菌肾功能正常组与重度受损组患者的Ccr分为两部分(PCT水平>4.26 ng/mL和PCT水平≤ 4.26 ng/mL)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P=0.009)。Ccr以71.81 mL/min为临界值时,患者PCT水平受到肾功能重度损伤影响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1.2%。结论 当患者肾功能重度受损合并G-菌血流感染时,其PCT水平较肾功能正常患者判断脓毒血症的阈值(>0.5 ng/mL)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梗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15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应用丹参多酚酸。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以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采用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L-6、IL-17、hs-CRP、ET-1、NO、VEGF、NIHS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IL-6、IL-17、hs-CRP、ET-1、NIHS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NO、V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IL-6、IL-17、hs-CRP、ET-1、NIH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丹参多酚酸能够显著降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促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