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胸腔积液行闭式胸膜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胸膜活检成功率为95.3%,直接明确病因诊断的共57例,确诊率为66.3%,其中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为91.3%,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率48.4%,发生胸膜反应3例,气胸1例。结论经皮胸膜活检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安全、阳性率高,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1病例简介患者,男,30岁,在外省打工,以右下腹疼痛1d伴呕吐入住外省某镇卫生院外科,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广泛性肠粘连,肠充血、水肿,伴穿孔2处(升结肠段距回盲部右侧5cm处和十二指肠空肠曲下方约20cm处)。由于粘连较重,腹腔内感染重,阑尾化脓穿孔,行阑尾切除,2处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三者进行同步检测,通过观察血气、酸碱及静脉血电解质的变化与患者的预后的关系。结果 pH〈7,30者37例,死亡9例(24%),与7.30~7.50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359),其中pH〈7.20者13例,死亡7例(53.8%),7,20~7.29者24例,死亡2例(8.3%),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74),pH〉7,50者病死率甚高,达50%;动脉血氧分压(PaO2)〈8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K^+〉5.5mmol/L时病死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酸碱失衡类型中以呼碱并代碱病死率最高,其次是呼酸并代酸。示pH值是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重要因素,pH值越低,预后越差;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类型、高血K^+、低血K^+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缺K^+增加病死率。结论 血气酸碱及心肌酶的变化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多芬乳霜香块安全性和功能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多芬乳霜香块通过皮肤封闭型贴试验和人体模拟皮肤使用试验,借助经典的皮肤科医师临床评判法和皮肤非创伤性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并以其它两种市售润肤香皂进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PH值,皮肤表面皮脂量、表皮水合量及经表皮失水率来评判多芬乳霜香块对皮肤酸碱度、皮肤亲水性脂膜、皮肤水份含量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再配合临床经验评判,提示多芬乳霜香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明显的润肤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AECOPD抗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AECOPD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52例患者参考临床症状行抗菌治疗为对照组,52例患者参考降钙素原水平行抗菌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抗菌疗程、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二重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病情加重率、死亡率、临床有效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抗菌治疗中,降钙素原检测可明显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率,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37岁。因双下肢红色皮疹0 5个月 ,于 2 0 0 2年 5月 12日就诊。患者于 1个多月前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经治疗后症状缓解 ,近半月来出现双下肢胫前红色、暗红色线币大小不均疼痛明显皮疹 ,稍高出皮肤 ,同时伴有膝踝关节疼痛情况 ,无肿胀及活动受限 ,曾在皮肤科就诊 ,查ASO<4 0 0U ,RF(- ) ,ESR 97mm/h,血WBC10 5×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76 5 ,淋巴细胞 0 2 35 ,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经治疗病情无缓解。来风湿科就诊 ,拟诊断为结节性红斑 ,查ESR 78mm/h ,CRP 10~ 2 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麻加局麻在老年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4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42例患者实施异丙酚全麻为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异丙酚全麻加利多卡因局麻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临床指标改变情况、反应性症状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异丙酚用量、舒张压波动值、收缩压波动值、血氧饱和度波动值、心率波动值、呼吸频率波动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麻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反应性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加局麻是老年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麻醉方法,可明显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基础上可显著减少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波动,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引发的反应性症状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8-甲氧补骨酯素对三种不同光源的光斑贴试验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借助经典光毒剂8-甲氧补骨酯素(8-MOP)研究UVA、UVB、UVA+UVB3种不同光源对光毒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豚鼠138只,健康受试者22名。光源为PhilipsUVA,PhilipsUVB,SUV1000日光模拟器。试验物为2%8-MOP。①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B(PUVB)的反应。②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③人体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结果PUVA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A照射组有显著差异(P<0.01),PUVB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B照射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UVA+UVB组试验区域3d皮肤反应评分变化趋势的斜率大于PUVA组。人体试验结果同动物试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在以8-MOP为受试物的光斑贴试验中,UVB检测效果较差,而UVA和PUVA+UVB均能检测出8-MOP的光毒性,但UVA+UVB要优于UVA。因而UVA+UVB是一种理想的光斑贴试验光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在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变化情况。方法用3M胶带粘贴面部2次,臂部10次,在粘贴前及粘贴至2、5、10次时进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皮肤电容量(capicitance,CAP)、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X)、黑素指数(melanin-index,MX)、L、a的检测。结果发现面部粘贴后TEWL、CAP、EX、L、a均增高,而MX降低;臂部随粘贴次数的增加,TEWL、CAP及L增高,MX降低,EX及a先减小,后增大。粘贴至2、5、10次时各检测值及基础值间两两比较,TEW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反映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的变化,以TEWL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优喘平与克敏能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哮喘 ,我们对 60例患者作治疗观察并将 4 0例患者单纯应用氨茶碱治疗对照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0 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根据性别、年龄、病程 ,随机分为二组 ,其中治疗组 60例 ,男4 2例 ,女 18例 ,年龄 2 3~ 4 5岁 ,对照组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4 6岁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 ,心、肝、肾功能正常 ,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必须使用激素、β2 -受体兴奋剂病例不作观察对象。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天定时口服克敏能 10mg ,并定时晚餐后口服优喘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