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昏迷2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鼻 (面 )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 (呼衰 )治疗方法对多数轻、中度患者有一定疗效 ,但对重症呼吸衰竭 ,尤其是神志不清时 ,无创正压通气争议较大。现将我院用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治疗 2 2例重症呼衰疗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2月收呼吸衰竭患者 2 2例 ,其中男性 15例、女性 7例 ,年龄 5 2~ 80岁 ,均伴有意识不清 ,咳痰无力。p H7.192~ 7.2 5 3,PCO2 75~ 92 mm Hg,伴低钠 ,低氯及低钾 16例 ,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 3例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例。虽均有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对38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的应用方法以及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应用地塞米松者有13例出现用药后低血钾性四肢麻痹;2例出现甲状腺危象前兆,9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口唇和四肢麻木,对症处理后均迅速恢复,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之一,它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不易早期发现,Ⅲ、Ⅳ期已有转移.手术及手术前后化疗已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肾母细胞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化疗药物输入及静脉留置针的管理,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各种管道的管理及健康知识的宣教等.结果 患儿积极配合,恢复较快,通过调查该组患儿,2年生存率达80%以上,术后1年B超检查无脏器转移率达90%以上.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痔上黏膜环切术主要适用于环形脱垂内痔或内痔为主的混合痔,其治疗的理论基础是肛垫学说[1].吻合器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2],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肠道疾病.近年来,本院应用吻合器治疗重度痔疮10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提高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家长宣教,鼓励穿刺者提高自信心,创造穿刺环境,充分的穿刺前准备及操作中的配合要点及置管后的管理。结果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通畅效果。结论该组措施是提高小儿静脉置管成功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通过1例患者的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肺CT示多发结节和多发肿块并存,曾误诊为肿瘤和韦格纳肉芽肿,最终靠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病原学或组织病理学特异性检查。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即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我科于2002-03开展此项技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60例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和呼吸频率。结果:46例治疗成功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pH、PaCO2、PaO2)和呼吸频率分别为:(7.22±1.33)、(93±19)mm Hg、(52±9)mm Hg和(36±8)次/min,治疗后分别为:(7.38±1.35)、(46±4)mm Hg、(73±8)mm Hg和(19±4)次/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型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管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12例OSAHS合并COPD呼吸衰竭患者采用Esprit大型全功能呼吸机 ,运行其中无创通气模块 (NIPPV) ,选择压力支持通气 (PSV) +呼气末正压 (EPAP)模式 ,监测临床体征、呼吸参数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通气 2 0~ 72h后与通气治疗前比较 ,呼吸参数如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指数、最低SaO2 、pH、PaCO2 、PaO2 显著改善 (P <0 .0 0 1~ 0 .0 5 ) ,表明双管道回路式无创通气在保障氧合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死腔量 ,最大程度上改善CO2 潴留。结论 :双管道无创正压通气可作为治疗OSAHS合并COPD呼吸衰竭首选方式 ,可有效避免CO2 重复呼吸及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