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链球菌是院外获得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败血症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自从1993年美国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院外获得性肺炎的一线药物以来,并因其耐受性好和抗菌谱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量用于临床和不合理应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  相似文献   
2.
张守钗  施航  何林飞 《安徽医药》2018,22(12):2463-2467
目的 分析社会药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问题,探讨进一步改善对社会药店监管的措施及对策。 方法 对65家社会药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现场检查报告中出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果 共发现缺陷项396项次,其中主要缺陷项目168项次,一般缺陷项目228项次,平均每家6.1条缺陷项。缺陷项目频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人员管理、文件、采购与验收方面。 结论 贯彻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深化药品零售监管,应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信用监管机制,提高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简易的幽门螺杆菌(Hp)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微需氧气袋法分离和传代培养Hp,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化鉴定。[结果]30份胃粘膜组织标本中分离出7株Hp,阳性率为23.3%,均传代成功。[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效果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守钗 《中国药事》2021,35(8):915-922
目的:提升单体药店GSP实施效率,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方法:比较分析杭州市江干区单体药店两轮GS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项目,找出GSP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提出建议及对策。结果:第二轮认证检查在条款项数、整改率及平均缺陷项频次较第一轮都有所下降; 两轮认证检查缺陷项目主要集中在文件、人员及陈列与存储环节;*13501、15101、13101及16704是两轮认证检查均易出现的高频次缺陷项目;*16101在第二轮出现频次较第一轮上升明显;*16106和16601是第二轮新出现的高频次缺陷项目。结论:应从企业、监管部门及行业角度多管齐下,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认证后监管;发挥行业支撑作用,确保GSP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种配比头孢曲松/他唑巴坦(CRO/TAZ)及头孢曲松(CRO)单剂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测定525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仰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并观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配比CRO/TAZ对甲氧西材耐药金菊菌和表皮葡萄球功的MIC50为1~8 mg.L-1,是CRO单剂的1/32~1/256;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分别降低了8~32倍和16~64倍,MIC90降低了8倍以上;CRO/TAZ(6:1)体外抗菌作用优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或相当;但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4种配比CRO/TAZ均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CRO单剂。结论4种配比CRO/CAZ对大多数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剂。其中,6:1为较合理的配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复方(CRO/TAZ)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抗生素后效应(PA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抗生素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CRO/TAZ和CRO对产4种酶型β-内酰胺酶E.coli菌株的MIC;以微量接种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并计算PAE、PLIE和PASME.结果 CRO/TAZ复方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较CRO单方降低都在8倍以上;无论CRO单方还是CRO/TAZ复方均无长的PAE(-0.59~0.85 h);PLIE和PASME随着菌株β-内酰胺酶酶型的不同而不同,相同酶型的菌株PLIE和PASME很接近;PLIE(0.62~3.22 h)和大多数PASME(0.12~5.61 h)都较其PAE长,而且对CRO单方MIC较小的菌株,其PAE、PLIE和PASME较长.结论 PLIE和PASME的长短可能与β-内酰胺酶酶型有关.对于有较长PLIE和PASME的菌株,在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PAE、PLIE和PASME理论为研究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设计合理给药方案、优化给药模式提供重要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HP耐药菌株增加.本研究对浙江省台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后效应进行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抗生素后效应已经成为评价新抗生素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并为临床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抗生素后效应的概念、产生机制、特点及对临床用药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联用后对临床分离的291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联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头孢哌酮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抗菌活性相似,略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他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了解细菌对FQNs的耐药性。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1的菌液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及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结果: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的MPC分别为8与1.6m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分别为16与4mg/mL。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对筛选药物的MIC较ATCC700603提高4~24倍,第二步突变体又较第一步突变体高2~6倍。结论:加替沙星限制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FQNs耐药是累积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