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FOLFOX方案: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100 mg/m2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滴注2 h;第1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注射液,400mg/m2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 L中,滴注2 h;第1天静脉推注氟尿嘧啶注射液400 mg/m2,然后2 400 mg/m~2静脉持续滴注46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加入生理盐水中250 m L中,1次/d,连续治疗7 d。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缓解率分别为39.02%、51.2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17%、8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16+)/CD~(56+)和CD~(4+)/CD~(8+)均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16+)/CD~(56+)和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骨髓抑制率分别为56.10%、39.02%,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8.54%、3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年,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85.37%、68.29%、56.10%,治疗组生存率分别为92.68%、80.49%、70.73%,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但还未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和F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MI差异不明显(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患病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例数均略多于放疗前.结论 放疗会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CVD危险因素水平,CVD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可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VD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茶多酚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BrdU掺入实验分析茶多酚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茶多酚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实验证实茶多酚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BrdU掺入实验证实茶多酚可以降低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分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茶多酚可以阻滞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细胞周期,使其停滞于G0/G1期,并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结论:茶多酚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指数、阻滞细胞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6(IL-1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并根据肺炎程度将研究组分为1级组(n=17)、2级组(n=56)和3~4级组(n=35),选取同期治疗的148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患者病原菌情况,比较各组血清PCT、IL-16、TGF-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CT、IL-16、TGF-β对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8例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占55.81%,革兰阳性菌50株占38.76%,真菌7株占5.43%,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研究组PCT、IL-16、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4级组血清PCT、IL-16、TGF-β高于1级组和2级组(P<0.05),2级组高于1级组(P<0.05)...  相似文献   
5.
放疗增效方中药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放疗增效方配合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42例,采用放疗增效方中药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持续至放疗结束;对照组35例,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未服用中药。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卡氏评分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防治放疗引起的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消化道反应及皮肤反应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放疗增效方中药可提高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作用,可作为食管癌放疗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6.
肺癌放疗中V20和V30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V20、V30和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的相关性评价,探讨其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ICRT)中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的价值。方法:50例肺癌患者均有完整的3D-ICRT治疗计划,对每例患者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价,分*q计算全肺及患侧肺的V20和V30。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按RTOG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标准评定。对V20、V30(包括单侧肺的V20、V30)和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例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0级16例,1级19例,2级14例,3级1例。全组患者≥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30%。全肺V20≤30%和〉30%两组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8.4%和66.7%,全肺V30≤20%和〉20%两组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6.7%,V20、V30和肺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肺V20、全肺V30、患侧肺V20和患侧肺V30均为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V20和V30均可预测肺急性放射反应的程度,并可作为评价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儿童肿瘤74例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81年4月~1998年9月收治行放疗的儿童肿瘤74例,现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性别、年龄 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1~14 a,≤3 a 11例,4~6 a 18例,~9 a 8例,~12 a 12例,~14 a 25例。二、肿瘤发生部位及病理 74例中中枢及交感神经系统肿瘤29例(脑星形细胞瘤16例,颅咽管瘤4例,脑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颅内血管网织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胶质母细胞瘤、松果体瘤和鞍区生殖细胞瘤各1例),肾脏肿瘤11例(肾母细胞瘤10例,肾透明细胞癌1例),视神经及视网膜肿瘤1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9例,视神经胶质瘤及视神经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生化调节对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5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42例照射总剂量62~68 Gy,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6~7周;原来接受过放射治疗的11例仅给予50 Gy,每次1.8~2.2 Gy,每日1次,每周5次,共5周。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生化调节,方案为顺铂(DDP)3~5 mg.m-2.d-1,5-氟尿嘧啶150~200 mg.m-2.d-1,每周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连用4周。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病灶达完全缓解者17例(32.1%),部分缓解者25例(47.2%),局部控制率79.3%;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79.2%、47.2%、17.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生化调节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UNX3与OPN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RUNX3蛋白和OP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78.33%(47/60)、43.48%(10/23)、31.67%(19/60)。RUNX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OPN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0%(0/60)、34.78%(8/23)及76.67%(46/60),OP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RUNX3和OP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两者联合检测对探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可能会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我院1988~2009年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采用手术治疗者中,9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其余均存活时间为10个月至3年不等。3例未手术者均于半年内死亡。失访4例。结论免疫组化等病理诊断有重要作用。综合治疗将明显提高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