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80例老年血栓性疾病非急性梗塞期患者随机应用TP或ASA,结果表明,在延长出血时间、抑制0.5μmol,2.0μmolADP诱导的血小板Ptmax、抑制AT-Ⅲ活性及降低纤维蛋自原含量方面,TP的作用优于ASA.在抑制2.78μmol,5.56μmolAdr诱导的血小板Ptmax和降低全血还原粘度方面,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2.
语言重复症(Palilalia)是一种以词组或单词的强迫性重复为特征的语言异常,由Souqucs在1908年首先报道。Boller等根据临床和神经病理发现推测可能与锥体外系的病损有关。Marie和Levy指出本症有以下特征:1.某些短语或单词的强迫性重复多于二次;2.语言单调,并有缩短词组的倾向;3.初时有速度明显增快的爆发性语言,以后渐转为滞缓。本症罕见,迄今仅见有6例报道。作者报道的第7例患者系男性,62岁,在散步时跌倒,出现左侧面部感觉异常及左眼失明。急诊入院时发现昏迷,四肢弛缓性瘫,双侧对光反射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临床和放射学科诊断技术的进展、及对脑缺血病理生理进一步了解,溶血栓疗法对急性缺血卒中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实验也证实,有选择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内灌注链激酶或尿  相似文献   
4.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组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应用重组技术制成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它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3h)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也是近年脑缺血卒中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本语言参阅近来有关文献,就其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的时间、剂量的选择、疗效、副作用及前景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80例老年血栓性疾病非急性梗塞期患者随机应用TP或ASA,结果表明,在延长出血时间、抑制0.5μmol,2.0μmolADP诱导的血小板Ptmax、抑制AT-Ⅲ活性及降低纤维蛋自原含量方面,TP的作用优于ASA.在抑制2.78μmol,5.56μmolAdr诱导的血小板Ptmax和降低全血还原粘度方面,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庄作民1蔡巍1朱英琪1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多脏器和血管损害的疾病。多脏器和血管损害在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尤为显著,但相关的心率变异(heartratevariability,HRV)改变报道较少〔1〕。...  相似文献   
7.
过去十年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它的抗血栓作用归因于它的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阿司匹林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从而影响花生器烯酸变为血栓烷A_2(TXA_2)的转化,同时它也抑制血管壁细胞中的环氧化  相似文献   
8.
rt—P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作民 《浙江医学》1995,17(4):221-223
目前越来越强调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尽早治疗能改善缺血性半影区内的供血,使局部脑血流增加到电活动中止及蛋白质合成抑制的阈值以上,以恢复半影区内脑组织功能,缩小梗塞范围,改善症状和预后。为此人们开始了血栓溶解药物方面的探索。继链激酶(SK)、尿激酶(UK)后,近年又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应用于临床,并证实其对急性血栓形成性脑血管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常可伴有神经功能缺失,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这些神经机能障碍归因于缺血性脑卒中,推测是继发血管痉挛所致。作者报告3例女性患者,在偏头痛期间或偏头痛发作即刻同时有脑叶出血。例1,61岁,有典型偏头痛史4年,发作时有左侧感觉异常。本次因与既往相似的双颞部严重疼痛,而急诊。初次检查发现血压正常,其他检查均无异常,腰穿为正常脑脊液。2天后再次发生严重头痛,伴有中度左偏瘫和左侧巴氏征阳性,血压正常。头颅CT平扫及增强均正常。24小时后,头痛加剧。有高血压、心动徐缓、意识恍惚、左偏瘫、左同向偏盲及眼球向右凝视。CT扫描证实为右额顶部脑内出血。颈动脉造影示右中动脉起始段狭窄,但无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或肿瘤的证象。右侧额顶部开颅术清除血肿,病理检查为脑组织坏死,周围部分小动脉坏死性破裂,而无血管畸形、肿瘤或动脉淀粉样变性的证据。例2,45岁,患普通型偏头痛多年,发作时伴有畏光和恶心。入院前一天发生与平常相似,而程度稍重的头痛。24小时后,突发左侧轻瘫,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入院时血压,心率正常。右侧颈动脉触痛,但搏动正常,无杂音。CT扫描示右额顶  相似文献   
10.
庄作民  庄颂宜 《浙江医学》1993,15(4):196-198
170例首次缺血性中风患者头颅CT检查提示47.06%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稀疏。有白质稀疏者年龄及尾状核指数明显大于无白质稀疏者(均P<0.01),50岁以下者均无白质稀疏。未发现梗塞的类型与白质稀疏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