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鼻咽清毒颗粒(BQG)对放疗引起大鼠口腔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FAT细胞皮下注射法,建立F344大鼠种植瘤模型。F344大鼠分为对照组、对照放射组、模型组、BQG低、中、高剂量(1、2、4 g·kg-1)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动物进行X线照射,放射剂量为10 Gy·d-1,连续5 d。BQG 3个剂量组于第1天造模后进行药物干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28 d;其余3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对各组大鼠进行一般观察,定期进行称重。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各组大鼠口腔黏膜及血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口腔黏膜NF-κB p65、p-P65、MAPK、ERK、p-ERK等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BQG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大鼠体质量增长率;BQG各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口轻黏膜组织中IL-6、IL-1β、TNF-α水平(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BQG各给药组MA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p65/p65,p-ERK/ERK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BQG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具有修复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NF-κB/MAPK/ERK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