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下段癌切除术患者40例,男性,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8~64岁,体重指数18~26 kg/m2,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E组于切皮时开始静脉输注依达拉奉0.5 mg/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经30 min输注完毕.术中记录PETCO2和气道压峰值(Ppeak).于开胸前和术毕时取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MDA、SOD和TNF-α的水平.结果 两组术中PETCO2、P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后血清SOD活性降低,MDA、TNF-α、SP-A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E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TNF-α、SP-A水平降低(P<0.05).结论 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减轻单肺通气患者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急性下壁急性肌梗死(AMI)伴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的AMI伴胸痛患者分为两组.Ⅰ组43例为急性下壁AMI患者,Ⅱ组17例为其他类型AMI患者.两组均采用吗啡4 mg行双侧内关穴注射,并根据VAS评分判定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后各时段Ⅰ组轻度疼痛者(Ⅰ级)以及180 min时段无痛者(Ⅰ级)均高于Ⅱ组(P<0.05).结论 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用于急性下壁AMI伴胸痛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其他类型AMI.  相似文献   
3.
冯琥  王薇  屈亚云  张雪羽  李文慧  苏心镜 《河北医药》2011,33(15):2315-2316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自2008年我们曾采用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30例,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47~65岁,身高165~183cm,体重64~85kg,BMI30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每组20例。E组于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30min内输注完毕;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同速滴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记录开胸前(T1)、开胸后单肺通气开始时(T2)、单肺通气30min(T3)、单肺通气60min(T4)、单肺通气结束(T5)、术毕(T6)时的PETCO2和气道压峰值(Pmax)。两组分别于T1和T6时取肘静脉血样5 ml,检测血清IL-8、IL-10、TNF-α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水平。结果两组各时点PETCO2、P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6时两组血清IL-8、IL-10、TNF-α、SP-A浓度明显升高(P0.05);T6时E组IL-8、TNF-α、SP-A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抑制单肺通气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内关穴注射对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并伴有胸骨后剧烈疼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吗啡4mg双侧内关穴注射;B组为吗啡4mg静脉注射。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h、5h抽取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 2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E、NE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h、5h的E、NE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h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A组与B组治疗后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内关穴注射用于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往认为,单侧硬膜外阻滞缺少可控性,临床应用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自2006年3月—2007年12月,我们利用体位和穿刺针方向的改变行单侧硬膜外阻滞12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ASAI~II级,拟采用硬膜外阻滞行单侧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I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15~72岁,中位年龄48.6岁。其中上肢手术4例,乳腺癌根治5例,单纯阑尾切除术26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40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8例,下肢骨科手术37例。II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50.4岁。其中上肢手术3例,乳腺癌根治3例,单纯阑尾切除术28例,腹股沟斜疝修补38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7例,下肢骨科手术4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麻醉方法I组患者行单侧硬膜外阻滞。操作前首先建立静脉补液通道,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患者取患侧在下卧位,按手术区神经支配选择相应的椎间隙,行直入法硬膜外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将穿刺针斜面向患侧旋转20~30°,置管3~4cm,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ml,5min后如无中毒反应和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7.
屈亚云  苏心镜 《河北医药》2013,(24):3804-3805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以腰3横突处有局限性压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较高,且多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为多见。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如治疗不及时,受损肌肉在内部就会形成瘢痕粘连,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受到卡压,导致长期的慢性疼痛。因此,有效的措施和及时地治疗对该病至关重要。我院疼痛科采用针刀配合痛点拔罐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大多数医院实施剖宫产术的首选方法。但该麻醉方法常出现阻滞不全、产妇疼痛、牵拉反应强烈,且因肌松差再加上产妇屏气致腹肌紧张,因此胎儿取出困难,甚至对新生儿产生一定影响。我科试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阻滞欠佳患者4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临床确诊的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纯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P0.05);治疗后头疼发作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屈亚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077-8079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辐射、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损伤为病理特点的综合征。ALI常常可导致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与预后均可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仅就胸科手术ALI的病因及其药物保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