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报道急性危重疾患时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功能被抑制,睾酮水平降低,但对足细胞(Sertoli细胞)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而男性的抑制素主要来自足细胞。本文观察急性危重疾患时血中免疫反应性抑制素(irINH)和睾酮水平的一系列变化,以了解此时足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反应。病人和方法需住监护病房(ICU)的危重男性患者13例,年龄57.6±16(22~74)岁。术后肾功能和/或呼吸功能衰竭7例,腹腔脓肿4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例及肝移植术后1例。  相似文献   
2.
吸碘率曲线下面积与Graves病^131I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1I治疗格雷夫斯(Graves)病的疗效与吸碘率曲线关系以探讨确定个体化给药剂量的可能。材料和方法:152例应用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根据疗效被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比较两组间年龄、甲亢病史、甲状腺重量、血清游离T4、131I治疗剂量、24小时吸碘率以及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等。结果:两组间患者在甲状腺重量、甲亢发病时间、服药剂量、血清游离T4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未愈组患者年龄小于治愈组,两组间24小时最大吸碘率间无明显差异,但治愈组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72.6±18.1)明显小于未愈组(81.5±15.4,P<0.005)。所有131I治疗患者的24小时最大吸碘率(88.2±12.5)明显大于吸碘率曲线下相对面积(75.8±17.6,P<0.001)。结论:Graves病患者吸碘率曲线下面积较24小时最大吸碘率更能够反应甲状腺组织的摄碘功能,可能是用来指导给药量计算的更好参数。  相似文献   
3.
身材矮小是Turner综合征(TS)最常见的特征,对该病生长迟缓的病理生理机理现所知甚少。本文观察TS患者用生长激素(GH)治疗后各种代谢参数、生长速度及骨龄的变化。病人和方法TS11例,平均年龄12.6±1.9岁。平均骨龄11.3±1.5年,身高131.3±9.3cm。染色体核型45XO有9例,45XO/46XY和46XXi各1例。第1年每日皮下注射GH,剂量为20IU/M~2/W,口服乙炔雌二醇100mg/kg/d;第2年加用氧甲氢龙(oxandrolone)0.125mg/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门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40 mg联合氨氯地平2.5 mg,均po,qd)40例及单药治疗组(氨氯地平5 mg,po,qd)4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较前有明显下降,且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明显下降,但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30余年来由于儿童肥胖的高发导致了2型糖尿病(T2DM)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在美国,每3个18岁以下人群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是T2DM,尤其是10~19岁儿童及青少年,且这种现象具有国际普遍性。现有的指南主要针对儿童期1型糖尿病(T1DM),强调胰岛素的应用和血糖监测;用于T2DM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仅在18岁以上人群得到检测;在T2DM儿童治疗的选择方面缺乏科学性的证据。基于此,美国儿科学会(AAP)联合儿童内分泌学会(PES)、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AND)对1990年1月至2008年6月的医学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表了该指南[1]以辅助临床医师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艾塞那肽成功替代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胰岛素和艾塞那肽的降糖效果以及对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成功应用艾塞那肽替代胰岛素治疗的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自我血糖监测记录,应用配对t检验对患者先后应用胰岛素和艾塞那肽治疗期间的血糖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多为中青年,糖尿病病程短,体型肥胖,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9±3.0)%,空腹C肽为(0.43±0.13)pmol/ml,餐后2 h C肽为(1.08±0.66)pmol/ml.应用艾塞那肽期间,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P<0.01),同时全天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情况(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波动性指标主要与餐后血糖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无关.结论 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艾塞那肽不仅可以良好地控制血糖,而且能够减少血糖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7.
8.
9.
室旁核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RF)具有强大的促 ACTH 分泌作用,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也能刺激 ACTH分泌,但其作用较 CRF 弱,两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文采用敏感测定法,以了解 CRF 及AVF 在剧烈和轻微运动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早期症状少具特异性,易被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旁亢20例误诊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15~45岁,≤30岁者12例(60%),≤40岁者18例(90%).病程1月~15年,≤3年者10例(50%),≤5年者15例(75%).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腺瘤14例(70%),增生5例(25%),腺癌1例(5%). 临床表现以骨骼症状最为突出,有骨痛者19例,身高变矮和脊柱后突畸形各3例,胸廓呈佝偻病样畸形2例.泌尿系统症状:多饮、多尿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