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因素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尝试构建适用于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on-valvular-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26例患者,应用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及荧光检测仪检测细胞色素P450 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时记录华法林应用的临床参考因素:年龄、体质量、房颤栓塞风险评分系统(CHA2DS2-VASc)评分、房颤出血风险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临床参考因素及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预测模型。结果 体质量、ALT水平、二尖瓣环水平左室侧壁组织多普勒S波与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成正相关,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则成负相关,而LVEF、GFR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已有样本验证准确率达55.6%。结论 该模型可用于预测NVAF患者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取健康、♂、SPF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60~290 g。随机分成4组(各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组(PCr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缺血后适应组(PCr+IPost组),均给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处理。再灌注2 h后用比色法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心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Bcl-2蛋白表达;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Post、PCr组血清CK、LDH、MPO、TNF-α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PCr组各项指标进一步降低;而IPost、PCr组心肌组织P-Akt、Bcl-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PCr组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共同激活PI-3K/Akt/Bcl-2信号通路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PW/TDI)同步取样相关技术参数与血浆脑钠肽(BNP)联合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n=28)和左心室肥厚组(n=24)。同时选取于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三组入院时均检测血浆BNP水平并接受PW/TDI检查测量相关指数(E/e'、TE-e'E/A),比较三组心脏结构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Ds)、左心房收缩末前后径(LA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三组LAd、IVSd、LVPwd、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组LAd、IVSd、LVPwd、LVEDd均大于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对照组,无左心室肥厚组LAd、IVSd、LVPwd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组E/e'、TE-e'BNP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对照组,E/A低于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对照组,无左心室肥厚组E/e'、TE-e'脑钠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NP与E/e'、TE-e'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E/e'、血浆BNP对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诊断价值,特异度分别为63.5%,65.2%,灵敏度分别为78.9%,75.1%.两者联合诊断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特异度为66.3%,灵敏度为82.0%。【结论】PW/TDI同步取样技术可较好地评估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其中E/e'比值联合BN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血压正常者250例,根据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血压正常(正常组)169例和隐性高血压(隐性组)81例,及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5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并采用大动脉测量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其反射波;采用PWV测定仪测量颈桡动脉PWV(crPWV)。结果隐性组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末压、增强压、crPWV明显高于正常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脉压、LDL-C是crPWV的主要影响因素(β=0.268、β=0.313、β=0.311,P<0.01)。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动脉弹性下降,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脉压、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A1675G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家系(高血压家系组)30个(120例受试者)和正常血压家系(正常血压家系组)29个(115例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AT2R A1675G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AT2R的表达。结果:高血压家系组AA型、AG型频率分布(53.3%、16.7%)比正常血压家系组(38.2%、12.2%)均升高,GG型频率分布(30.0%vs 49.6%)降低,高血压家系组比正常血压家系组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布(61.7%vs 44.3%)升高、G的频率分布(38.3%vs 55.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家系组与正常血压家系组比较,AG型患者和GG型患者的AT2R表达浓度[(43.4±12.4)ng/ml vs(52.4±11.6)ng/ml,(53.2±15.3)ng/ml vs(65.9±16.9)ng/m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G基因和AT2R在家族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缺血后适应组(Pcr+IPost组)各10只,均给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处理。再灌注2 h后用比色法测量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ELISA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Post组血清CK、LDH、MPO活性和NF-κB以及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组各项指标进一步降低(P均<0.05)。结论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NF-κB参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急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新术式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58例临床资料.其中14例接受传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4例先接受小球囊扩张,血流恢复TIMI分级3级后等待30~40 min再植入支架.结果 接受传统PCI治疗患者中8例死亡,死亡率为57.1%(8/14);接受先行小球囊扩张再行支架植入术患者中仅3例死亡,死亡率为6.8%(3/44).结论 小球囊扩张后延时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左主干闭塞患者死亡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