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胃复安(又名甲氧氛普胺,灭吐灵)作为一种止吐药,它的止吐效果优于氯丙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它的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症状,也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目前已经逐渐受到重视,现将自1990·of~1998-09应用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6例病人资料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16例中,男5冽,女11例.14岁以下10例,口服剂量多在5-10mg,每日两次;其中有6例肌注胃复安10mg,有2例肌注胃复安10mg后口服10mg,有!例肌注胃复安20mg,多数病人在应用胃复安当日出现症状,有2例在川内出现症状.①急性肌张力异常,12例.表现为颈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2013-04~2014-11就诊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彩超检测对比用药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显效28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22例。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彩超检测IMT值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用药后IMT值为(0.75±0.12)mm,与对照组[(0.79±0.1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例患者同时接受注射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的止血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粘合剂、止血合剂和高频电凝三联疗法能有效治疗非静脉曲张胃大出血,具有安全、经济、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患者的总体效果,重点评估两种药物联用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104例急诊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列地尔的基础上增加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1996~1998年收住的50例SAH的病人中,有26例为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93例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方案根据病情及合并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神经保护、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予以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予以注射用丹参8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7.3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中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及总体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血宁对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较好的效果,还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在度过急性阶段后处于的亚急性或慢性疾病阶段称为急性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综合征(PACS)。PACS患者常伴有血栓形成,因此,防治血栓形成已成为治疗COVID-19和改善PACS患者症状的重要方向。中医认为PACS血栓形成的主要病机是寒、湿、热、瘀互结所致的瘀血阻络,其治则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清热、补虚、燥湿为辅。因此,通过阐述COVID-19后存在的炎症、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活化、血液黏稠度升高致血栓形成的相关机制,明确中医药防治COVID-19后血栓形成的作用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急性后新冠肺炎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1]数据表明我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内皮细胞(VECs)、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其中。VECs的损伤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始动环节及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凋亡是VECs损伤的重要形式,有效抑制VECs凋亡,可延缓AS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