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 ,不但要求挽救患儿的生命 ,维持排便 ,而且要求成形术后的肛门在形态上接近正常 ,并能够控制排便 ,从而解除或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社会负担 ,在远期结果上接近或达到正常人的生命质量。由于肛门直肠畸形的病理改变很复杂 ,目前尽管在手术技术上有了不少改良 ,术后管理上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仍有近半数的病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1] 。长期的肛门功能不良是否会导致心理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 ,国内此方面报道较少见 ,国外报道较多[2 ,3]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肛门功能不良对个体的心理、生…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0岁。因阵发性胸痛、胸闷伴呼吸困难20天入院。病后无咳嗽、咯血当地医院曾按“胸腔积液”治疗无好转。CT扫描显示:前上纵隔8×8×6cm类圆形块状阴影,共间可见钙化点.周围血管、气管被推压。  相似文献   
3.
阑尾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至今病因尚未阐明。我院自1990年至今共收治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及影响复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急性肠套叠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经B超或手术确诊,其中41例在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将该组患儿按性别、年龄、入院时有无轮状病毒感染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发病时间、白细胞总数、B超影像学上的套叠包块血流信号多少探讨与复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复位成功率为95.1%(39/41),无1例发生穿孔,经分析与复位成功率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肠套叠类型及套叠处肠管血运。[结论]B超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率较高,有手术指征的患儿要尽早采取B超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儿纵隔恶性内胚窦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13岁。因右下胸部疼痛1个月,曾伴有干咳,无咯血,外院按“上感”治疗无效,经胸片检查疑为“胸腺瘤”而收入院。病后无发热、心悸和气急。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头颅五官无异常,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胸廓对称,右下胸部压、叩痛...  相似文献   
6.
儿童上尿路结石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常与解剖、代谢异常或者感染有关,复发率也高。对泌尿外科医生而言,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病仍然是一个挑战[1]。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12例上尿路结石病患儿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安妮妮  张应权  何国庆  唐应明 《贵州医药》2007,31(11):1020-1020
隐匿性阴茎是一种小儿先天性阴茎发育畸形,由于国内外学者对其诊断认识不一致,临床上易造成误诊误治[1]。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收治12例隐匿性阴茎术后致阴茎皮肤短缺,使阴茎发育不良和勃起性疼痛的患儿,根据皮肤短缺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3~12岁,平均5.8岁,均在外院做过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分别为术后1~5年,平均2.5年。术后均有阴茎显露不良,阴茎皮肤不同程度短缺。其中2例有包皮口狭窄,阴茎头显露困难,5例患儿合并勃起疼痛。1.2手术方法根据患儿行包皮环切术…  相似文献   
8.
陈阳  陈辉  安妮妮 《贵州医药》2000,24(5):295-296
1992~1997年,笔者采用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替代单纯挛缩组织切断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2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四肢广泛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及时和正确处理尤为关键,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是由Fleischman等首创,国内由裘华德于1994年率先引进使用,近年来国内多家医院应用,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得到广泛肯定。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因前尿道发育不全而致尿道开口未能达到正常龟头顶端位置,而是开口在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途径上,约每300个新生男婴中发生1例,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1]。尿道下裂有3个典型的临床特点[2]:1尿道外口异位:尿道外口可异位开口于从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尿道途径的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