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Ⅱ型糖原累积病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4岁。因双下肢乏力4a,加重20d余伴呼吸困难10d余,神志不清5h入住危重病科。患者于入院前4a出现双下肢乏力,以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示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增高,肝炎指标检查未见异常,按肝炎在家间断口服降酶中药治疗,治疗无效;4a来患者双下肢乏力无加重及减轻。入院前20d,患者感双下肢乏力加重,伴呼吸困难、心悸,入ICU前5h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刺激反应差,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内,为条件致病的厌氧杆菌,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容易导致暴发性感染,导致患者迅速死亡,病死率达70%~100%[1-2]。本院抢救1例肝癌介入术后产气荚膜梭菌暴发性感染并严重血管内溶血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既往身体健康。因食欲不振2个月余,确诊肝癌7 d, 于2022年1月5日入院。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肝癌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胆总管结石、腹水。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头痛、流涕2 d,抽搐伴昏迷8 h"于2006年12月19日晚10:00入院.患者2d前受凉后出现头痛、流涕,口服感冒清胶囊无好转.入院前8 h患者劳累后出现意识不清、烦躁、言语混乱,无发热、恶心、呕吐、晕厥,无肢体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4.
低牵张通气策略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低牵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低牵张通气组(42例)和小潮气量通气组(43例).低牵张通气组接受峰压≤35 cm H2O(1 cm H2O=0.098 kPa)的压力限制或压力支持模式以满足气道平台压≤30 cm H2O;小潮气量通气组接受潮气量≤6 ml/kg的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高碳酸血症发生率、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存活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组患者根据监测呼出潮气量(Vte)分为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11例)和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Vte>6 ml/kg,31例),分析两个亚组间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结果 低牵张通气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小潮气量通气组无显著差异(34.0%比37.0%,P>0.05),但低牵张通气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潮气量通气组(10.6%比40.7%,P<0.05),镇静和肌松药物使用时间[(4.5±1.2)d比(8.7±2.3)d]、存活患者带机时间[(8.4±2.1)d比(10.7±1.2)d3及住ICU时间[(10.2±2.2)d比(13.7±3.1)d3均相应缩短(P均<0.05);低牵张通气组中小潮气量通气比例为26.2%,小潮气量通气亚组病死率(40.8%比13.2%)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65.7%比8.6%)均显著高于非小潮气量通气亚组(P均<0.05).结论 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比较,低牵张通气策略可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带机时间及住ICU时间.低牵张通气状态下,小潮气量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体以犬类为主要宿主, 潜伏期长短不一, 发作早期症状常不典型, 前期诊断困难, 死亡率极高。目前早期阶段确诊病例罕见, 本文报道1例早期以四肢麻木酸痛及呕吐为主要表现, 后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确诊为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病例, 希望能提高临床医生对狂犬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 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 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 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 ml及误入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48 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ml及误人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48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卵巢甲状腺瘤致麦格氏综合征1例杨茂梧,王涛,孙甲君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聊城地区252601)卵巢甲状腺瘤是卵巢畸胎瘤的一种,是比较少见的良性卵巢瘤,而同时有的胸腹水者更为罕见。我院发现1例,报道如下。患者侯连荣,女,43岁,因咳嗽,胸闷,腹胀...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经颈前部切开气管前壁 ,建立肺通往体外的呼吸通道 ,以解除喉阻塞性呼吸困难的耳鼻喉科常用急症手术。近年来 ,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范围已有很大发展 ,现将我院自 1975年以来 ,在耳鼻喉科急症中应用气管切开术抢救2 0 2例患者的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 2例患者中 ,男 12 1例 ,女 81例 ,男女之比为 5∶2。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岁 ,平均 2 5岁。病种 :急性喉炎 (包括麻疹喉炎 )、喉梗阻 35例 ( 17.3% )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 82例 ( 4 0 .6 % ) ;喉外伤、化学烧伤 31例 ( 15 .3% ) ;格林巴利综合征、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