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侵袭迷走神经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胃Roux-en-Y吻合术治疗的进展期AEG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并标明上下切缘,对标本进行HE染色及S-100、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发现迷走神经周围间隙及迷走神经实质内有癌细胞存在或者癌细胞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即可确认为迷走神经侵犯.迷走神经侵犯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迷走神经受侵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的标本迷走神经受侵犯的发生率为28.6% (28/98),且肿瘤仅侵犯与其上缘同一高度的迷走神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迷走神经侵犯与肿瘤的Siewert分型、有无脉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程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x2=14.156,14.552,5.454,10.706,6.919,14.76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Siewert分型、有无脉管癌栓及分化程度是迷走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67,10.368,0.249,P<0.05).结论 迷走神经侵犯与肿瘤Siewert分型、脉管癌栓、分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迷走神经受侵犯的范围未超出肿瘤的上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2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2例手术病人出现1例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消化道肿瘤术后恶性梗阻再手术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小肠肿瘤中,临床表现有腹痛6例、肠道梗阻5例、消化道出血4例、贫血及乏力2例、腹部包块1例、发热1例,CT诊断及小肠内镜检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腹痛是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最常见症状,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和肠道梗阻。腹部多排螺旋CT、小肠内镜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与姑息性胆肠内引流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14例患者采用经PTCD引流的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35±9.22)岁;胆肠内引流组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8.45±8.57)岁。PTCD组与手术组相比同样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降低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TCD途径胆道引流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与胆肠内引流效果相当,特别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更具有优势,故PTCD胆道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