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士铭  李桂珠 《天津医药》2005,33(2):107-108
鼻窦真菌球(fungal ball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FB)是指鼻窦内由真菌菌丝互相缠绕,聚集成簇而形成的可以触知的实性肿物,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类型。近年鼻腔、鼻窦真菌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鼻内窥镜和CT等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普遍应用,FB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笔者总结分析1999年-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FB的临床、CT表现及手术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上气道阻塞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中,上气道解剖异常和软组织塌陷是其主要原因.本文就其上气道阻塞的解剖因素及病理、生理异常进行论述,以探讨上气道的阻塞特点及上气道阻塞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颅骨标本颈静脉孔及周围重要结构和在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窝A型入路,获得相关的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颅骨标本测量颈静脉孔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间距离;应用10例尸头标本对颞下窝A型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和测量。结果 1颈静脉孔外口距茎突根(4.17±1.99)mm、距茎乳孔(6.06±1.71)mm、距舌下神经管(2.41±1.23)mm;2面神经鼓室段长度(9.66±1.41)mm、乳突段长度(16.08±2.15)mm、面神经锥段距外半规管(1.08±0.41)mm;3颈静脉球距面神经乳突段(6.56±1.81)mm、距后半规管弓峰下缘(3.67±1.27)mm;4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长度(10.36±2.31)mm、水平段长度(19.41±2.02)mm;5后半规管弓峰下缘距寰椎横突(31.22±1.93)mm、乙状窦垂直臂距下颌关节(19.17±1.51)mm、乳突尖距岩尖(53.91±4.82)mm。结论颞下窝A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后部及迷路下区特别是颈静脉孔区,适用于切除迷路下区及颈静脉孔周围病变。  相似文献   
5.
作者回顾了1984~1987年间进行颈深下淋巴结切除术的823例病例,有1.9%(14例)继发乳糜瘘,另二例继发于胃移位术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后。16例乳糜瘘中,一例发生在右侧颈部,两例的首发体征是单和双侧乳糜胸。由于胸导管解剖常有变异,尤其在颈部,胸导  相似文献   
6.
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改进经典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手术方法,探讨保留悬雍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60例,全身麻醉下行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术中完整保留悬雍垂,切除腭帆间隙脂肪组织,扩大软腭成形范围。结果 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术后8d,睡眠状态下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平卧≥87%,侧卧≥90%。完整保留的悬雍垂术后2周开始回缩,2-3个月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保留了咽腔基本形态结构,有效防止腭咽关闭不全的发生。6个月后随访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50T为判断标准,有效率达83%(50/60)。结论 腭咽成形术中保留悬雍垂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鼻窦真菌病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孙士铭 《河北医药》2009,31(19):2582-2583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真菌病患者40例的CT表现。结果鼻窦真菌病的典型CT征象:病变好发于一侧上颌窦和(或)筛窦;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影,并可见气泡影;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线样钙化影;40例均有骨质增生,骨质破坏12例。结论鼻窦真菌病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再结合鼻内镜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孙士铭  张晏  邵湘云 《天津医药》2000,28(3):185-186
临床上慢性咽痛、咽异物感、长期咳嗽、嗜睡等,有时与舌扁桃体疾病有关,有些需要外科治疗。我们体会,由舌扁桃体增生所致的嗜睡、睡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等,必须对舌扁桃体施行手术切除。我科自1990年始应用电圈套手术治疗慢性舌扁桃体增生11例(19侧),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行全长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远期的口咽腔解剖径线的变化。方法:对31例行全长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的OSAHS患者进行随访,并且根据其手术前后口咽腔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悬雍垂长、悬雍垂基底宽、腭舌弓间距和腭咽弓间距、软腭长度、悬雍垂至咽后壁的间距,此外还有颈围和体质指数。结果:OSAHS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较,悬雍垂的长与悬雍垂的基底宽、两侧腭弓(腭咽弓或腭舌弓)间距、软腭的长度、悬雍垂至咽后壁的距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颈围及体质指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长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解决上气道狭窄,尤其是口咽部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法,可以扩大患者口咽部左右径达到健康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气动式人工喉的构造、 使用及临床应用, 为全喉切除患者行发音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5例全喉切除的喉癌患者运用自行研制的气动式人工喉行发音重建, 研究其构造、 发音原理及应用效果, 分别采用听距法、 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方法 (GRBAS量表) 和嗓音障碍指数 (VHI) 量表对发音效果进行评估, 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5例患者经训练1周基本能正常交流。发音效果评估: 听距法, 达Ⅰ~Ⅱ级者14例 (93.33%); GRBAS 量表, 除1例嗓音虚弱程度 (A) 为2分 (中度异常) 外, 15例患者其余指标均为0~1分, 即正常或轻度异常; VHI量表, 14例患者发音训练2周后VHI量表各项得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发音训练1周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而发音训练1周后功能 (F) 和生理 (P)、 功能 (F) 和情感 (E) 有明显相关性, 2周后三者间没有明显相关性。随访结果显示, 排除肿瘤复发而病故者, 最终流利、 清晰讲话者12例, 成功率为85.7%。结论 气动式人工喉的应用能让无喉患者讲话清楚、 流利, 保持原有的语言特点。该方法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短期内训练时间越长发音效果越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