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矮地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文婷  潘丽玉  赵白云 《中国药师》2014,(12):2151-2153
目的:建立矮地茶药材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矮地茶药材粉碎后过筛,取粉末用甲醇超声提取,未涂渍熔融石英毛细管(75μm×48.5 cm,有效长度40 cm),以25 mmol·L^-1硼砂水溶液为缓冲液,运行电压15 k V,温度25℃,内标为肉桂酸,检测波长为240 nm,运行时间10 min。结果:在此条件下岩白菜素与内标及其他成分能达到基线分离,岩白菜素在3.356-167.8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34 9X+0.060 6,r=0.997 9,最低检测限为0.839μg·ml^-1(S/N=3),最低定量限为3.356μg·ml^-1(S/N=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3.0%,n=6),低,中,高浓度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n=3)。结论:此方法可用于矮地茶药材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试剂消耗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对药房高危药品与医院用药的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随机选取医院药房未实施高危药品管理时的100例高危药品使用案例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为实施前;并将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后的100例使用案例作为研究的实施后。将实施前后案例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全的重要性。结果:实施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后,药房内高危药品的使用流程更加规范化,高危药品的使用错误率较未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有明显下降;高危药品的放置、过期药品的处理、药品的及时补充方面也较未实施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前更规范化;同时,药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P0.01)。结论: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的实施,提高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加强对用药安全的重视,有助于减少临床用药的错误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返魂草的有效成分返魂草素II重复灌胃给药4周对SD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2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返魂草素II低剂量组、返魂草素II中剂量组和返魂草素II高剂量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75 mg.kg-1, 350 mg.kg-1和700 mg.kg-1,溶媒对照组给予0.5% CMC-Na,给药体积均为5 mL.kg-1。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4周,停药期每组剖检2/3大鼠,恢复2周后,剖检剩余的1/3大鼠,剖检时对各项毒理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给药期间,各剂量组大鼠无死亡。低剂量组大鼠的一般行为、活动、毛发、大小便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出现流涎、腹部膨隆、食欲下降等症状,伴随活动减少,停药后逐渐恢复,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给药过程中,返魂草素II处理可导致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食量和体重在部分时间点低于溶媒对照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返魂草素II处理主要导致高剂量组大鼠的ALT升高,TP和ALB降低,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未见与药物处理相关的改变。脏器重量检查结果显示,返魂草素II可导致高剂量组大鼠胸腺重量降低、肝脏重量降低和肾脏重量升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返魂草素II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肝脏出现孤立性或多发性局灶性溶解坏死,病灶数目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恢复2周后,病灶检出数明显减少,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其他器官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的改变。心电图、血液学和骨髓细胞检查等方面均未见明显的与返魂草素II处理相关的改变。结论:返魂草素II(175、350、700 mg.kg-1)灌胃给药4周,毒性靶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统(肝脏、胃肠道、食欲和体重等),毒性剂量为700 mg.kg-1,350 mg.kg-1时仍出现毒性反应,NOAEL剂量为175 mg.kg-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阿哌沙班的新型结构类似物SU-142重复口服给药4周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40条健康Beagle犬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SU-142低剂量组、SU-142中剂量组和SU-142高剂量组,每组10条,♀♂各半。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0,150,300 mg·kg-1,溶媒对照组给予0.5% CMC-Na,给药体积均为5 mL·kg-1。每天给药1次,共给药4周,恢复2周,期间对各项毒理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别于首次和末次给药后1,2,4,8 h对血凝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中剂量组1条犬首次给药后开始出现呕吐症状,至第7天恢复,未见其他异常反应。由于该症状比较轻微,且发生率低,认为是动物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偶发性反应。其他动物的一般体征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凝学检测结果显示,SU-142处理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自首次给药后1 h开始上升,给药期间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至末次给药后4 h达峰,至此,高剂量组PT和TT均为溶媒对照组的约2倍,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给药后,均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但时效关系不明显。停药2周后,PT、TT和APTT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其他心电图、血液学、血液生化和病理组织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的与SU-142处理相关的改变。结论 SU-142口服给药4周对Beagle犬的主要毒性靶标为凝血系统,为SU-142药效作用的延伸和放大所致,作用可逆。本研究未发现供试品作用机制以外的脱靶毒效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微栓塞不仅发生于支架同侧颈动脉供血区,也常发生于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目前CAS后发生支架同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的机制如高龄、颈动脉溃疡斑块等已相对明确,但CAS后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的发生机制国内鲜有文献提及。目的 探讨单侧CAS后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12月—2018年8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拟行单侧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高脂血症发生情况、冠心病发生情况、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吸烟情况、卒中史情况、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记录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术后支架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支架对侧颈动脉闭塞发生情况、左侧颈动脉病变发生情况、Ⅱ/Ⅲ型主动脉弓发生情况、CAM评分≥3分情况、闭环支架使用情况、平均增加导管和/或导丝数量、手术时间。根据CAS后3 d内的颅脑MRI平扫检查结果,剔除后循环供血区微栓塞患者,将剩余患者分为同侧组(支架同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和对侧组(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或支架两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结果 164例患者中有163例完成CAS,CAS后3 d内颅脑MRI平扫检查发现72例(44.2%)新发微栓塞(其中支架同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39例,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5例,支架两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13例,后循环供血区微栓塞15例)。剔除发生后循环供血区微栓塞患者,剩余57例,将其分为同侧组(39例)和对侧组(18例)。对侧组左侧颈动脉病变发生率、CAM评分≥3分发生率高于同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侧颈动脉病变〔OR=10.015,95%CI(2.728,42.680)〕、CAM评分≥3分〔OR=9.137,95%CI(2.564,36.271)〕是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后发生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发生左侧颈动脉病变以及CAM评分≥3分是CAS后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的危险因素,提示复杂的路径以及严重的主动脉弓斑块可能导致CAS后支架对侧颈动脉供血区微栓塞的发生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手术中运用子宫下段瘢痕修剪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4 月 至 2020 年 10 月于英德市中医院产科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 50 例瘢痕子宫产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行常规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常规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增加子宫下段瘢痕修剪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手术指标、 母婴结局、术后憩室形成的影响。 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 > 0.05),但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 血量情况,发现观察组的出血量更少。观察组产妇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 42 d 和产后 9 个月的异常子宫出血率、痛经及慢性盆腔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憩室形成 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Apgar 评分、体质量,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时修剪子宫下段瘢痕对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能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