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
目的研究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4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生术后谵妄28例,发生率为33.3%。21例(75%)为一过性谵妄(<24 h);7例(25%)为持续性谵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12月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84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生术后谵妄28例,发生率为33.3%.21例(75.0%)为一过性谵妄(<24 h);7例(25.0%)为持续性谵妄.术后谵妄最常见的表现是精神运动性兴奋(23例,82.1%);其次是睡眠-觉醒周期紊乱(21例,75.0%);多数患者有思维紊乱或者不连贯、定向力障碍、意识水平改变.将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与谵妄发生有关的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30%[P=0.023,比值比(OR)=1.99,95%置信区间(CI):1.29~3.31]、脑梗死(P=0.002,OR=2.86,95% CI:1.43 ~ 5.72);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P=0.023,OR =0.90,95% CI:0.49 ~ 1.67)、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 =0.019,OR=1.18,95% CI:1.06 ~2.97);术后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P =0.043,OR=1.17,95% CI:1.00 ~1.37)、血氧饱和度(P=0.001,OR=2.77,95% CI:1.51 ~5.11)、重症监护病房时间(P=0.036,OR=1.10,95% CI:1.10~1.21),上述各因素对术后谵妄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P=0.017,OR=1.48,95% CI:1.07 ~2.04)、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02,OR=2.86,95% CI:1.43 ~5.72)、重症监护病房时间(P=0.030,OR =2.18,95% CI:1.07 ~4.44)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神经内科监护室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监护室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3例。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计算其APACHEⅡ,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APACHEⅡ量表评分,以及由APACHEⅡ预测患者病死率的价值。结果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APACHEⅡ比较,死亡患者为(22.3±5.9)分,生存患者为(9.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APACHEⅡ计算的预期病死率与实际病死率比较,预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APACHEⅡ对神经科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并研究D 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收治的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时血压、血糖、体温、血hs CRP、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Glasgow评分、既往病史、合并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住院30 d内死亡为结局, 对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死亡43例,病死率为4.8%。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年龄、入院时血hs CRP、D-二聚体、尿素氮、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有合并症比例、NIHSS评分、Glasgow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10)岁比(70±10)岁,(8.8±2.0)mg/L 比(5.2±1.0)mg/L,(1.73±0.92)mg/L比(1.04±0.28)mg/L,(9.6±5.1)mmol/L比(6.2±2.2)mmol/L,(37±5)g/L比(42±5)g/L,(4.6±1.7)g/L 比(4.1±1.2)g/L,79.1%(34/43)比8.2%(69/843),(16.3±7.2)分比(7.1±5.3)分,(8.0±3.3)分比(12.0±2.6)分](P<0.05或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入院时Glasgow 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642,95%置信区间(CI):-0.730~0.893]。入院时血hs CRP(OR=1.243,95% CI :1.012~1.523)、D-二聚体(OR=2.231,95%CI:1.426~4.117、NIHSS评分(OR=1.226,95% CI:1.112~1.412)及合并症(OR=65.03,95% CI:11.433~363.626)均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入院时hs CRP升高、D-二聚体升高、NIHSS评分高、Glasgow评分低及入院时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4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进行谵妄诊断,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33.3%。21例(75%)为一过性谵妄(〈24h);7例(25%)为持续性谵妄。Logs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周围神经的损害及干预治疗的效果和意义,了解伴随周围神经损害出现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方法 通过入组标准在已确诊的146例高Hcy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周围神经病(PND)组和非PND组,同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PND.电生理检查选择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PND组和非PND组的电生理数据的差异.对入组患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146例高Hcy血症患者中有39例(26.7%)存在周围神经损害 PND组血清Hcy浓度为26 ~ 81 μmol/L,平均(51±13) μmol/L;非PND组21 ~ 44 μmol/L,平均(30±5)μmol/L,2组间血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及随访显示,PND组3个月时总有效率为48.7%(19例),6个月时为82.0%(32例).治疗前双上肢潜伏期为(1 596±143)ms,波幅为(1.01±0.32)mV;双下肢潜伏期为(2 796±381)ms,波幅为(0.28 ±0.14)mY;治疗后3个月双上肢潜伏期为(1 438±126)ms,波幅为(2 610 ±273) mV;双下肢潜伏期为(1.58 ±0.31)ms,波幅为(0.37±0.13)mY;治疗后6个月双上肢潜伏期为(1 326 ± 102)ms,波幅为(2 090±122) mV;双下肢潜伏期为(1.78 ±0.37)ms,波幅为(0.70±0.11)mV.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双上肢和双下肢潜伏期和波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以轴索为主,且电生理指标的改善滞后于临床.结论 高Hcy血症可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并符合代谢性PND,病变程度可能与血清Hcy浓度相关,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