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菊  周宗瑶  姜开军 《农垦医学》2007,29(2):142-144
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由于其配体未知,因而又称孤儿核受体.GCNF主要功能是抑制基因表达,它可以促进Oct-4基因的甲基化,使Oct-4发生基因沉默.GCNF基因高度表达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胎盘、发育中的生殖细胞.GCNF基因表达具有的时空特性,提示GCNF在胚胎发生以及配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33d。因呼吸困难1周加重3d伴咳嗽1d于2013年9月18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无异物吸入及呛咳;近3d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纳差及精神差;入院前1d出现咳嗽。孕1产1,足月剖宫产,体质量3.6kg,自出生后一直有哭闹时口周和肢体发绀。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HFMD)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颗粒剂,比较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溃疡及疱疹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1±1.2)d比(3.1±1.1)d、(3.2±0.6)d比(4.3±0.5)d、(5.3±1.0)d比(7.3±1.3)d,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8.0% (49/50)比84.0% (42/5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疱疹、溃疡等。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厌食、乏力、精神萎靡等。少数患者(尤其是<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 d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致病死,生存患者可留有后遗症。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有发热、皮肤黏膜损害、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发现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的临床经验.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8.0%、LDH 72 8%、CK 43.8%、CK-MB 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甲硝唑致顽固性腹泻1例报告李伟李晶华王日(白城市中心医院137000)姜开军(白城市纺织厂职工医院137000)甲硝唑致顽固性腹泻在临床上甚为罕见,现将笔者所遇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住院号:100222。既往健康。因急性胰腺炎住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期静脉营养中对早产儿血生化指标及耐受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低体质量早产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出生的180例低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早产儿分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0例。各组均常规给予脂肪乳、葡萄糖以及早产儿配方奶等营养物质,另外,每组患儿每日给予不同剂量的氨基酸静脉滴注,高剂量组首日剂量为3.0 g·kg~(-1),每日最高剂量4.0 g·kg~(-1);中剂量组首日剂量为2.0 g·kg~(-1),每日最高剂量3.7 g·kg~(-1);低剂量组首日剂量为1.0 g·kg~(-1),每日最高剂量3.5 g·kg~(-1)。治疗7 d后对比各组疗效相关指标、血生化指标以及各组耐受性。结果高、中剂量组的最大体质量降低值、恢复至正常出生体质量的时间、肠外营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低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剂量组的头围增长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又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入院当日的前白蛋白(PA)、入院当日和治疗7 d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p H、血肌酐(Cr)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低剂量组治疗7 d后PA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入院当日,且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而高剂量组又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耐受率均分别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剂量的氨基酸在对低体质量早产儿实施早期静脉营养的过程中疗效明显,且患儿可耐受,临床可考虑对此用药方案进行推广,从而更好地改善早产儿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0.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康明  姜开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9,7(5):490-490,498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足月HIE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使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治疗,并给予早期干预,生后3d内做脑电监测,生后1周及生后4周时,分别做头颅CT平扫、脑电监测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绪皋治疗组在头颅C下恢复程度、NBNA测定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促进新生儿HIE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