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药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喉返神经(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引起喉返神经轻重不等麻痹。多由于术中直接的损伤,如切断、电刀灼伤、结扎、钳夹、牵拉等造成。很少由于血肿压迫、瘢痕组织粘连造成该神经损伤。由于血肿的压迫和瘢痕组织粘连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一般在术后数日才出现临床症状且预后良好,而手术中钳夹、牵拉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常于术后3~6个月内恢复功能,切断电刀灼伤和结扎造成的喉返神经损伤,则引起永久性的麻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1—2011-02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1174例,探讨其中41例病人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根成  张卫文  姚叙 《临床医学》2011,31(10):101-102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普外科手术,疝修补术后的两大并发症是疝复发和慢性疼痛。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推广,术后复发率已低于1%[1]。目前其已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2]。开封市禹王台医院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679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52例出现术后慢性疼痛,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7例甲状腺患者的术前检查,全甲状腺切除手术过程及术后病理学诊断、术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分院在2002年—2009年收治甲状腺患者87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中采用精细操作,根据全甲状腺切除术的适用范围对不能签别的甲状旁腺采用快速冰冻活组织检查、确认为甲状旁腺后将其移植在同侧胸锁乳突肌内。至关重要的是手术中仔细解剖喉返神经而不使该神经损伤。认真鉴别喉上神经的外侧支及舌下神经降支和交感神经与喉返神经的吻合支。结果 87例甲状腺患者通过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后,仅有18例出现低血钙,2例患者有喉返神经损伤,该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甲状腺片(80~160mg/d)或左旋甲状腺素片(50~150mg/d)终生替代治疗。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降低了再手术率,也是实施131I治疗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56例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应用吻合器吻合保肛手术的治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1月至2011年03月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156例,采用全麻下选下腹部正中切口,进入后距肿瘤15~20cm切断乙状结肠及其相应的系膜,充分显露粉红色肛提肌在直肠裂孔周围分离,由外括约肌至齿状线切除远端距肿瘤部位2cm处直肠并用吻合器吻合。结果术后测量肿瘤下缘距切缘的最小距离为2.5cm,发生吻合口瘘患者2例、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患者6例,15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应用吻合器并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可保持盆腔脏器功能,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院普通外科治疗11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根治切除术的诊治情况。方法自2000年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胰腺癌病人110例行根治性切除,按Child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按胰、胆、胃顺序重建胃肠道,有助于减少胃肠吻合口溃疡,减少了胃排空障碍,亦减少了胆道感染的机会,该术式变胰管空肠吻合术为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吻合法,减少了吻合技术的复杂性,简化了手术操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胰瘘的发生。结果该组病人手术切除范围广泛,且骨骼化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按Child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在主胰管内放置口径适宜带有侧孔的引流管做空肠内引流。术后出现病发证14例;其中胰瘘3例,肺部感染6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死亡1例。结论用Child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术中精细操作尽量减少胰腺组织不必要的创伤,是降低胰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3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的治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分院从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134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首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然后剪开胆囊管入口处远端1.5cm扩大胆囊管注入胆总管处的开口、经此口插入胆道镜取出结石。结果 117例获得成功(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无胆瘘)。余17例行扩张器和球囊扩张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多次行胆囊扩张,扩张术后均能顺利通过胆道镜完成术中取石和探查。术后有1例出现胆漏。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是一可靠有效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结石残留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