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9-01~1995-12,我们收治了高位胆管狭窄患者38例,经手术矫治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肝门部胆管炎性狭窄26例,胆管损伤后并发的狭窄5例,胆管癌5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1.2 狭窄类型 左肝管炎性狭窄14例,右肝管炎性狭窄5例,左、右肝管均狭窄7例;胆管损伤性狭窄位于肝总管上段,其中1例累及左、右肝管开口;胆管癌累及肝外胆管者2例,作了手术切除,3例侵犯范围广泛。硬化性胆管炎累及肝内、外胆管。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2岁。发现颈右前一核桃大小包块7天,无发热、疼痛,无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质硬无活动,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右侧甲状腺+峡部切除”术。病理检查提示“右甲状腺肉瘤”。术后未行进一步放疗及化疗。2个月后于原切口下方再次发现一类似大小的包块,呈进行性增大,同时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轻度呛咳,拟“甲状腺恶性肿瘤”收住入院。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颈部可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瘢痕,右侧切口偏下可见一约10cm×5cm×5cm大小包块,质较硬,边界欠清,表面尚光滑,无触痛,随吞咽上、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高龄病人同样需要良好的生活质量。我院自 1985~ 1999年共临床收治 2 4例高龄胆囊取石造瘘术后的病人 ,并对其中 17例进行再手术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6例。年龄 70~ 74岁 10例 ,75~ 79岁 5例 ,80岁以上 2例 ,平均 77岁。两次手术相距时间最长 8年 ,最短 6月。1.2 再手术原因 胆囊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 9例 ,胆囊与腹壁间炎性窦道形成 2例 ,胆总管结石 4例 ,壶腹周围癌 2例。1.3 治疗 单纯胆囊切除 9例 ;胆囊切除 +胆囊与腹壁间炎性窦道切…  相似文献   
4.
文献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曾有多种指标和项目,目前尚未统一标准。自1991~1997笔者对本院4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采用Ranson指标进行了预后的预测,发现它确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性别与年龄 本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31~82y;均为临床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 临床表现 ①突发上腹部剧痛并伴有恶心呕吐(41例,占100%);②早期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症状(19例,占46.3%);③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共11例,占26.8%);④早期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11例,占26.8%);⑤出血症状(血性腹水及胃肠道出血8例,占19.5%);⑥早期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脉率≥100/min,脉压差≤2.6 kPa者6例、占14.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2 0 0 1年收治的 2 5例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2 5例儿童甲状腺癌中 ,乳头状癌 17例 ,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分化者 3例 ,滤泡状癌 3例 ,髓样癌 1例 ,甲状腺纤维肉瘤 1例。术后随访时间 4个月至 18年 ,中位随访时间 6年。死亡 2例中 ,1例术中颈静脉角处有癌灶残留 ,术后 2年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肺部广泛转移而死亡 ,1例死于甲状腺纤维肉瘤复发。其余患儿均存活良好。结论 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肿瘤 ,且以乳头状癌多见 ,预后良好 ,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即使对有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再次手术仍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淋巴结广泛转移的外科治疗夏宏才,张佃乾,陈丛绪,雍泽思,刘绪舜,王峰1990年3月至1990年12月,作者对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淋巴广泛转移的患者作了传统的颈淋巴清扫术加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辅以综合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  相似文献   
7.
自1987年4月至1994年1月笔者等对1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施行了Rehbein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4例,女2例,年龄最大者3个月,最小者20天。均有便秘症状,多数患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患者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的患者作了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并一期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结果 均顺利地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5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应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颈转移癌行颈淋巴清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颈转移癌,在原发灶治疗的同时或以后,放疗对较小的颈转移灶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对较大的颈转移灶仅能起到有限的控制作用,仍有部分病例还出现局部复发。从1988年2月起,笔者收治了33例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颈转移癌患者,行根治性颈淋巴清除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近10年来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14例滑动性疝,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1例,女3例;右侧9例,左侧4例,双侧1例;5例出生后不久即发病。手术年龄:7月~8年。构成疝囊壁的腹内脏器包括盲肠(5例),阑尾(2例),乙状结肠(3例),膀胱(2例),网膜及输卵管(各1例)。 所有病例均在手术中才确立诊断。手术方法采用疝囊成形加高位结扎术。原则是将滑动内脏以远的疝囊横断,沿内脏周围剪开疝囊直至颈部,回纳内脏后缝合,人工形成一完整的疝囊,再行高位结扎术。对于疝囊大、内环口松驰、腹壁缺损较多者,予以缩小内环口并修补后壁,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