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股骨颈隐性骨折的MRI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检查诊断的股骨颈隐性骨折疑似患者100例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先后对这100例患者行螺旋CT诊断与MRI诊断。结果:100例患者有80例经过手术病理学确诊为股骨颈隐性骨折,MRI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RI扫描股骨颈隐性骨折患者存在明显的T1WI与T2WI信号。结论:针对疑似股骨颈隐性骨折患者采用MRI诊断,不仅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度,而且影像学信号明显,能够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MRI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病,以50—60岁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是一种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但由于利用常规方法不能对脑梗塞进行早期诊断,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本文就如何应用MRI对脑梗塞进行早期诊断,对半暗带(ischenlicpelnunlbra,IP)进行检测,为脑保护治疗赢得时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征象,提高影像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脏嫌色细胞癌,同肾脏其它细胞癌进行比较,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密度、强化方式及边界等特征。结果 10例肾嫌色细胞癌中左肾6例,右肾4例;肿块直径2.1~11.5cm,平均5.8cm;肿块边缘均较清晰,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2例内部可见小点状钙化样稍高密度影;在强化程度上呈较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在强化均匀度上8例较强化密度较均匀,2例强化内部可见小斑点状低强化密度区。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表观弥散系数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的变化,探究多模态MRI对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行核磁共振扫描,根据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表观弥散系数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变化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HCC介入治疗前病灶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为(1.23±0.37)×10~(-3)mm~2,而经过治疗后其平均值为(1.93±0.53)×10~(-3)mm~2,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病灶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均值为(59±19)%,而治疗后为(47±21)%,与治疗前相比出现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类,共81个病灶,其中部分缓解为34个,稳定病灶为36个,进展病灶为11个;利用非参数ROC曲线分析发现各疗效组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值改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多模态研究可以作为HCC介入治疗后疗效预期及评估的生物学指标,通过表观弥散系数和门静脉期增强信号强度的改变程度可以预测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经临床手术或者穿刺病理确诊,给予CT影像学检查,对其影响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发现单发结节4例,多发结节11例,弥漫性浸润17例;29例患者可见肾门旁及腹主动脉多发性淋巴结增大,7例患者出现淋巴结成串或成堆肿大者,3例患者表现为淋巴结广泛性肿大融合,出现淋巴结融合并包绕血管的腹主动脉淹没征;5例患者出现肾周筋膜浸润;7例患者经肾切除手术后病理确诊为B细胞型肾脏淋巴瘤或非霍奇金肾脏淋巴瘤,25例患者经肾组织穿刺活检证实为B细胞型肾脏淋巴瘤或非霍奇金肾脏淋巴瘤。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肾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肾脏的结节性病变等直接征象、肾门旁以及腹主动脉的淋巴结肿大、腹主动脉淹没征、肾周筋膜浸润等间接征象均可指导肾脏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急性胰腺炎CT检查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72例,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3个时间段进行检查,3个时间段为:第1组在发病12 h内,第2组在发病后12~24 h,第3组在发病后48~72 h。为了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在发病12 h内进行检查的患者在72~120 h再进行一次CT检查,以确定最佳检查时间。结果随着时间不断延长,经过CT检查后发现,胰腺炎的阳性率不断增加,88.6%的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12~24 hCT检查的阳性率要高于12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发病后48~72 h和72~120 h进行CT检查的结果却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不断延长,检查出为D和E级的逐渐增多,48~72 h检出率明显高于发病后12 h内以及12~24 h。结论急性胰腺炎CT检查在发病后12~24 h,可以比较早的检查出胰腺炎的变化,检查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可选择在48~72 h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特殊病人IVP检查方法的研究,扩大IVP的检查范围,提高IVP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 030例成人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 结果 3 030例冠脉CTA中,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0例,检出率为2.3%,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及窦外27例(38.5%);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3例(32.8%);前降支、回旋支均开口于左冠状窦17例(24.3%);单一冠脉2例(均为单一左冠,其中1例合并左主干高开口,2.8%),回旋支开口于对角支及窦房结支开口于右冠状窦各1例(1.4%).结论 64排容积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经济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选对早期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1~12月期间于本院门诊查体的326例早期肺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低剂量螺旋CT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结节性病变58例,检出率为17.79%,其中3mm以上肺结节12例,占20.69%;单发结节42例,占72.41%,多发结节16例,占27.59%;钙化结节38例,占65.52%,非钙化结节20例,占34.48%;病变类型为:炎性病变8例(13.79%),小细胞肺癌6例(10.34%),肺腺癌5例(8.62),支气管病变12例(20.69%),纵隔淋巴结病变27例(48.5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能够检查出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的病变,具有一定的检出率,因此对筛选早期肺对癌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冠心病的1000例病人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检查的1000例病人中380例(38%)有壁冠状动脉存在,其中314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32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13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21例为多支病变.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