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及菌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中,中心静脉插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注抗生素、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液净化治疗等,为临床抢救工作带来快捷和方便.但随着血管内留置管道的广泛运用, 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情况逐渐增多[1],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直接与心脏和血循环相连的通道,导致部分致病菌直接从导管入血,形成血行感染,同时导管置入后迅速被生物膜包裹,抗生素难以渗入生物膜内,导致感染难以控制.本文通过对180例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了解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减少CRI的发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正> 本院术中曾遇到一例大面积烧伤,创面生长毛霉菌的病例。对污染手术间进行了常规处理仍无效,经采取特殊处理后,获得了满意效果。浅谈体会。 患者男性,60岁,以烧伤入院,总面积80%,Ⅲ度25%,深Ⅱ度23%,浅Ⅱ度23%,入院后第十一天行第三次清创削痂植皮术,实验室报告,刨面细菌培养为大量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毛霉菌生长。查体:体温40℃,脉博13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6/11kPa。整个手术过程3h45min。 处理经过 术后,应用常规方法对该手术间封闭,以2%来苏儿液刷洗,用每平方米l毫升量的福尔马林液,0.5克的高锰酸钾行空气消毒,12小时后对该手术间行细菌培养发现仍有毛霉菌生长。随之,采取通风,再行封闭,彻底刷洗,消毒清扫每个角落,及手术间各种设施,再次培养,无毛霉菌生长。 讨论 毛霉菌属真菌中的一种,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CBCA)行初次肺静脉电隔离( PVI)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单一术者利用CBCA行初次PVI治疗的连续20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观察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变化。并将病例分为2组(前10例:A组,后10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即刻PVI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男12例,平均年龄(55.4±11.6)岁,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1例)房颤病程的中位数为24个月。 A、B两组平均冷冻次数[(10.5±2.1)次对(9.3±1.7)次,P=0.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平均冷冻时间[(46.5±11.4)min 对(36.7±4.4)min, P=0.021]、手术时间[(150.0±27.6)min对(123.4±19.8)min, P=0.023]及X线透视时间[(62.5±15.7)min对(47.2±9.7)min, P=0.018]均减少。单纯行CBCA治疗,B组在患者水平及肺静脉水平上达到即刻PVI的成功率较A组高( P<0.05)。围术期出现1例(5%)主要并发症为膈神经麻痹( PNP)。结论应用CBCA行PVI治疗房颤具有近期安全性和即刻有效性。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很快完成学习曲线。 PNP作为主要并发症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2005年呼吸科和R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谱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2005年呼吸科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分离病原菌的谱型和耐药性。方法2005年呼吸科和RICU共分离出病原菌712株,菌种鉴定采用API(analytic production ofidentification)鉴定试条,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呼吸科共4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68株,革兰阳性球菌75株;RICU共分离26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32株,革兰阳性球菌3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居呼吸科(21%)和RICU(34%)的首位,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RICU(30%)两倍于呼吸科(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相似。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敏感,其他所测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60%以上。结论由于非发酵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中较常见,因此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这对减缓细菌耐药产生,控制医院感染,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对正常及模拟缺血状态下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全细胞膜片技术记录豚鼠心室肌细胞单个L型钙通道电流。肿瘤坏死因子α(100、300和500 ku/L)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的影响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模拟急性缺血时,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却明显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率分别为46.5%±3.5%、62.7%±3.0%和80,7%±3.7%,与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相比差异明显(均P<0.05)。正常灌流液中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峰值L型钙通道电流无明显影响;但模拟急性缺血时其却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缺血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AF患者往往有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发作,而AFL患者也常伴有AF^[1-3]。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AF可能变为AFL^[4-5],或AFL蜕变为AF^[6-9]。这些现象提示二者在发生和维持机制上可能存在一些共性和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直接原因.而大部分患者先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继而蜕变为心室颤动(室颤).研究表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可有效终止室速.本文观察了172例植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应用ATP终止室速的效果.方法172例植入ICD的患者,男性13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2.8岁.103例患者术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史,其中75例有电击除颤史.137例术前记录到室速或室颤心电图.植入ICD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记录,分析ICD治疗中ATP治疗室速的效果.结果在平均随访37个月中,ICD共记录室速l 789阵.其中,316阵为短阵室速,在ICD治疗前自行终止;1 473阵室速接受了ICD有效治疗.其中ATP治疗成功981阵(成功率66.6%),余492阵室速由低能量转复终止.在981阵ATP治疗成功的事件中,ICD第一次发放ATP成功终止室速513阵(成功率52.3%).结论ICD抗室速起搏功能可有效终止大多数室速,对于植入ICD前有明确室速史的患者,ICD治疗应尽量先采用ATP治疗,以减少ICD放电,延长ICD使用寿命及避免电击时的痛苦,即所谓的"无痛性ICD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