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累及的结构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为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VST累及的结构,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52例CVST中,最常受累的静脉结构为横窦(57.2%),其次为上矢状窦(51.9%)、乙状窦(48%)、颈内静脉(12.5%),超过50%的CVST累及多个静脉窦,皮质静脉及深静脉血栓少见;上矢状窦血栓以中段血栓最为常见。39.5%的患者存在脑实质损害,最为常见的是脑水肿或脑肿胀,其次是静脉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等;CVST最为常见的CT影像学特征依次是高密度三角征、条带征,而高密度点征、火焰征少见;MRI的特征性表现为静脉血管腔血液流空效应消失;DSA表现为静脉窦腔狭窄、显影变淡或完全不显影,侧支静脉异常扩张。结论CVST主要累及横窦及上矢状窦中段,常同时阻塞多个静脉窦;常见的直接影像学特征有条带征、三角征及血管充盈缺损;间接影像征象有脑水肿、脑出血、静脉性脑梗死等。了解脑静脉及静脉窦的结构及CVST影像学特征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55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55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5例垂体腺瘤中,48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肿瘤全切率为87.3%。51例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的患者中46例术后恢复正常(90.2%),5例恢复欠佳;32例伴有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中29例明显缓解(90.6%),3例无明显变化。术后一过性尿崩症7例,脑脊液漏5例。无死亡病例5例。结论根据突发头痛及视路症状等相关症状、体征下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一般可确诊垂体卒中;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和/或内窥镜手术可做为治疗垂体卒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中航工业363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放射科与骨科收治的骨样骨瘤12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4~10分,平均7.5分;手术时间为25~47min,平均31min。治疗后,11例患者VAS评分为0~1分,无明显疼痛感;1例患者有夜间轻微疼痛,VAS评分为3分;RFA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Z=8.32,P=0.006);CT检查显示术后患者骨样骨瘤病灶均消失。结论RFA术治疗骨样骨瘤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完全消除瘤巢与局部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性,61岁。复发脑膜瘤术后5年,伴颅骨缺损入院。患者于13年前感觉言语不利,在当地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可。7年后方向感较差,CT示脑膜瘤复发,再次行“脑膜瘤切除术”,并去除骨瓣。此次为修补颅骨入住我院。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无血液病史,无其他特殊病史。查体:神清,语利,左颞枕约6cm×7cm大小颅骨缺损,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眼底视乳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手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0例,经颞中回入路2例,经顶枕入路6例。结果:28例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脑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4例,高级别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高钠血症1例,癫痫1例,缄默症1例,高热1例,无偏盲,肢体瘫痪,失语病例,无手术死亡率。20例随访3个月~3年,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死亡。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运用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术后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细致的观察,可取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黄远航  唐建建  樊庚  苑玉清 《四川医学》2010,31(10):1522-152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血肿清除率92%,术后再出血9.68%(3/31)。病死率6.45%(2/31)。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7例(22.6%),4分15例(48.4%),3分6例(19.4%),2分3例(9.7%)。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能够有效的清除血肿,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很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78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其中侵袭性37例,非侵袭性41例)和5例来源于尸检的正常垂体组织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组织中OPN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OP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OPN mRNA表达较非侵袭性腺瘤显著增高(t=2.43,P<0.05)。OP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积分光密度(IOD)定量检测侵袭性腺瘤为(55.21±12.07),非侵袭性腺瘤为(48.83±13.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3.44,P<0.05)。结论OPN mRNA和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均增强,提示OPN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过程有关,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生长的机制之一,且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将MRI或CT薄层扫描数据传入神经导航系统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标记点定位,初步规划手术入路,开颅前行标记点匹配、手术切口设计,术中实时导航并处理病变。自2003年1月17日始进行神经导航手术10例,其中胶质瘤6例,脑膜瘤2例,淋巴瘤1例,脑血管病1例。结果 本组颅内病灶或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机显病灶定位误差均在3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定位精度高,实时导航手术达到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OPG)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OPG56例进行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切除术,其中1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总剂量45~60 Gy,评价患者术后9个月视力、视野与全身恢复情况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0例,星形细胞瘤1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术后9个月视力明显提高者占91.1%,视野缺损改善者占94.6%,伴颞、额部头痛者症状均消失,下丘脑功能损伤明显恢复者占94.3%。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为5.3%。14岁以下OPG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14岁以上OPG患者,视力恢复及视野缺损改善明显优于14岁以上OPG患者,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星形细胞瘤,视力恢复及视野缺损改善均差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及星形细胞瘤,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射治疗可明显改善OPG患者的预后,但是对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