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20例,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组(MSII组)22例,妊娠期正常孕妇(对照组)24例。测定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体重、脐带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CSII组与MSII组比较,孕妇空腹血糖、产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与MSII组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及IGF-1水平分别为(3 228±343)g和(3 792±381)g;(57±21)μg/L和(82±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IGF-1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15,P<0.01)且有直线关系(R2=0.511,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更好地控制孕妇血糖,明显改善新生儿脐带血IGF-1水平与出生体重,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2.
肝脏良性疾病包括肝内胆管结石、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肿等,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均存在切除正常肝组织的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32例,手术切除率为47.7%。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17%。各类引流组35例,1年生存率为55.3%、3年生存率为0,手术切除组疗效优于姑息引流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充分合理的内外引流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35例2型糖尿病并临床白蛋白尿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5例)(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37例)(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组(33例)(缬沙坦80 mg/d),观察期1年。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UAER)、肾小球滤过率(SCr)、血清尿素氮及肌酐、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钾及尿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及尿Ig 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Ig M下降最明显(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最明显(P<0.01);缬沙坦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减轻尿白蛋白及IgM的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是否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及先兆子痫、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观察240例孕妇,120例为肥胖组(BMI≥28 kg/m2),120例为正常组(BMI为18.523.9 kg/m2)。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产科和新生儿结局,统计分析相对风险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正常组孕妇比较,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不增加,RR=0.9[95%CI0.623.9 kg/m2)。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点、产科和新生儿结局,统计分析相对风险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正常组孕妇比较,肥胖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风险不增加,RR=0.9[95%CI0.61.4];先兆子痫、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对风险分别为RR=0.7[95%CI0.21.4];先兆子痫、巨大儿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对风险分别为RR=0.7[95%CI0.23.3],RR=1.4[95%CI 0.53.3],RR=1.4[95%CI 0.54.3]及RR=12[95%CI 1.64.3]及RR=12[95%CI 1.690.8]。结论:无代谢异常的孕前肥胖并不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及巨大儿风险,但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自1973年2月-2006年6月我院为1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止血率为96.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7%。主要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大出血、术后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重度感染全身衰竭等。出院的159例中获得随访140例,随访率为88.1%,随访时间为6个月~27年,平均随访时间5.0年。随访术后累积复发出血率为6.9%(1年),17.7%(3年),30.7%(5年)和36.6%(10年),累积生存率为89.2%(1年),79.6%(3年),68.6%(5年),59.2%(10年)。随访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肝功能衰竭、合并肝癌等。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术后跟踪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实行集束化管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试验组60例,采取胰岛素泵治疗集束化管理,双号为对照组60例,采取胰岛素泵治疗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h、中餐前、中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2h、睡前对血糖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血糖及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胰岛素泵治疗集束化管理后,试验组患者每天监测的各时间段末梢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黎明现象及针头套管堵管例数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集束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更加迅速有效,并能够有效减少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及针头套管堵管例数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胰岛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各项血糖指标(空腹、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用药前降低,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低,餐后2 h胰岛素与C肽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疗法,有助于促进胰岛功能改善,降低血糖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其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因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各种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差.手术仍然是胰腺癌唯一有望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方法.现将胰腺癌手术相关热点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虽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的病死率曾因胰岛素的应用而明显下降,但目前仍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在一般医院的病死率可高达20%,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1].自20世纪70年代胰岛素泵(CSⅡ)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临床应用,且扩大了胰岛素泵应用于DKA的指征.我院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DKA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