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方法 野西瓜药材经粉碎破壳、7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沸程60~90 ℃)萃取后,采用VF-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柱温从80 ℃开始,保持2 min,以15 ℃/min的速度升到300 ℃,并保持10 min,气化温度为250 ℃;载气为高纯度氦气,流量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为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 ℃,分流比30:1,进样量为1.0 μl。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 结果 共检测出53个峰,确认出其中48种成分,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棕榈酸21.82%,硬脂酸7.49%,油酸42.93%,甘油单油酸酯2.39%,维生素E 1.67%等。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和烃类化合物。 结论 通过气质联用技术,为鉴定野西瓜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建立起了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是多种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其耐药性的产生使得其后期治疗疗效大大降低,增加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率,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的一些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辅助化疗药物治疗癌症患者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中药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均展示出独特的优势,但其发挥逆转化疗药物耐药的作用机制及有效单体成分尚未明确,在不同癌症类型的应用方面也十分局限,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究。该文总结了近年与紫杉醇联用具备协同抗肿瘤疗效的中药单体成分,并分类列举了其发挥逆转紫杉醇耐药作用的具体机制及药理活性,发现中药单体不仅通过作用于膜转运蛋白促进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抑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代谢酶表达抑制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因子水平及凋亡相关通路促进紫杉醇发挥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抑制肿瘤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代谢重编程、改善肿瘤微环境、触发肿瘤细胞死亡性自噬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为明确中药单体联合紫杉醇抗肿瘤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中药新药开发及临床寻找紫杉醇的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探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通关藤中4种C21甾体化合物(通关藤苷I、通关藤苷G、通关藤苷H和17β-通关藤苷元B)对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A2780/Taxol(A2780/T)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人卵巢癌A2780/T细胞分为对照组、C21甾体单用组、紫杉醇单用组、C21甾体联合紫杉醇组(1: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中效原理分析两药联用效应(Fa)与合用指数(CI)的关系;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BCB1、SLC4A2、SLCO1A2 mRNA及P-gp表达水平;药物外排实验检测A2780/T细胞内紫杉醇及罗丹明123的蓄积量。结果 4种C21甾体单用或与紫杉醇联用均能抑制A2780/T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效应。通关藤苷G、通关藤苷H与紫杉醇联用48 h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显著抑制A2780/T细胞迁移、阻滞细胞于G2/M期、促进细胞凋亡,显著抑制ABCB1、SLC4A2、SLCO1A2 mRNA水平,下调P-gp表达,显著促进了紫杉醇及罗丹明123在A2780/T细胞内的蓄积。结论 通关藤苷G、通关藤苷H与紫杉醇联用均产生协同效应,可逆转人卵巢癌A2780/T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基因ABCB1、SLC4A2、SLCO1A2及P-gp的表达水平,促进紫杉醇在A2780/T细胞内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卵巢癌对紫杉醇(PTX)耐药的潜在靶点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A2780细胞和A2780PTX耐药细胞(A2780/T),采用不同浓度(2,4,8,16,32,64,128,256μmol·L-1)PTX分别干预24 h或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TX对A2780细胞和A2780/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和筛选两组细胞中表达差异的蛋白,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筛选卵巢癌细胞对PTX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正常培养的A2780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0,1,4μmol·L-1的PTX处理A2780/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验证潜在靶点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结合蛋白1(TAB1)及其下游相关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p38有丝分裂活化蛋白酶(MAPK)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TX干预组的A2780和A2780/T细胞的活力均降低。PTX对A2780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A2780/T细胞。A2780细胞中,PTX处理48 h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2μmol·L-1,A2780/T细胞中,PTX的IC50>设置的最高浓度128μmol·L-1,与A2780细胞相比,A2780/T细胞对PTX具有耐药性。通过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A2780/T和A2780细胞之间有441种差异表达蛋白和421种特殊差异表达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中,结合蛋白占大多数(80%)。根据KEGG通路分析结果和表达位点分析,TAB1被认为可能是卵巢癌对PTX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A2780细胞比较,A2780/T细胞的TAB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TAB1相互作用的TAK1 mRNA和p38 MAPK mRNA亦明显降低(P<0.05,P<0.01),但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TAB1可能是卵巢癌对PTX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机制可能与TAB1/TAK1/p38 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苦参抗乳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TCMSP、ETCM数据库和查阅国内外文献收集筛选苦参化学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对有效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通过GeneCards、TTD、Drugbank、OMIM收集乳腺癌相关靶点,根据Venny 2.1.0软件筛选出苦参抗乳腺癌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苦参-核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用 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点,构建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和Hiplot平台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Schrodinger软件对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苦参中共筛选出结构明确的活性成分36个,筛选出70个苦参抗乳腺癌的疾病靶点,其中EGFR、AKT1、ESR1、SRC、CYP19A1、AR、ABCB1等12个核心靶点参与乳腺癌中内分泌抵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雌激素等信号通路,且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AR之间的结合能最高。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苦参提取物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AR蛋白的表达。结论 苦参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和多个信号通路,调节复杂的生物过程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苦参对AR蛋白的上调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治疗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文献检索获取通关藤中活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药物的潜在靶点;借助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Database(OMIM)、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检索OC相关靶点,并利用韦恩在线分析工具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依据其节点度值筛选出核心成分;根据筛选出来的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依据节点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并采用AutoDock等软件对部分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选用SKOV3细胞在体外对通关藤提取物的抗卵巢癌活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挖掘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致肝毒性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美国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分析,挖掘其致肝毒性的潜在安全信号。结果 分别检索到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相关ADE报告3 454、1 359份,涉及男、女性患者比例分别为1.50∶1、1.67∶1;上报数排名前5位的国家均为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其报告总和分别占各自报告总数的58.48%和53.79%。有超过90%的患者合并用药不超过5种,FOLFOX方案和FOLFIRI方案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5.45%和86.82%。FOLFOX方案致肝毒性相关ADE报告有443份,ADR信号共22个,包括肝窦阻塞综合征、结节状再生增生、药物诱导的肝损伤、血胆红素升高等;FOLFIRI方案肝毒性相关ADE报告有128份,ADR信号共9个,包括血胆红素升高、肝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