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时的保肝作用。方法: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于TACE当天开始仅给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160mg.d-1)保肝治疗,连续用药14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无变化,TACE结束后第3天、第7天对照组总胆红素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TACE结束后第14天有下降,但仍高于治疗组(P<0.05);TACE结束后第3天、第7天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TACE结束后第14天降至正常;对照组白蛋白与治疗组比较,TACE结束后第7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TACE结束后第14天有回升,但未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强患者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4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血浆DD和vWF含量,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血浆DD为(1.180±0.016)mg/L,vWF为(2.28±0.92)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0±0.086)mg/L和(1.06±0.66)kU/L(P<0.01),并且随着TNM分期进展而升高.术后12~14 d,DD为(0.500±0.069)mg/L,vWF为(1.68±0.49)kU/L,明显低于术前的(0.690±0.072)mg/L和(2.36±0.40)kU/L(P<0.01).结论 DD和vWF检测方法敏感度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和葛根素对其影响,并探讨葛根素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 AP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葛根素治疗组38例及非葛根素治疗组35例.葛根素治疗组用基础治疗+葛根素;非葛根素治疗组除未用葛根素外治疗方法与葛根素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血、尿淀粉酶用Somogyi法,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葛根素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40.6±15.8)ng/L]、NO[(62.3±27.6)mmol/L]明显下降,与非葛根素治疗组[(82.3±20.6)ng/L、(92.6±24.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淀粉酶[(802.0±170.0)、(4102.0±1126.0)U/L]、腹痛缓解时间[(2.20±0.72)d]与非葛根素治疗组[(1182.0±520.0)、(5623.O±1326.0)U/L和(5.12±0.7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ET、NO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葛根素可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Churg Strauss综合征 (CSS)和大动脉炎同属血管炎范畴 ,二者的发病机制均不清 ,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机制有关 ,但二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不同。大动脉炎在我国较常见 ,而CSS少见 ,二者重叠性血管炎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 ,现将我们所遇 1例报道如下。患者 ,女 ,35岁。因喘憋反复发作 4年 ,伴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痛及左上肢无力 2个月于 1997年 1月 10日入院。患者 4年前始喘憋发作 ,每年 1次 ,服激素缓解。 2个月前喘憋复发 ,伴咳嗽、发热 ,体温 38 0~ 40 5℃ ,下肢出现紫红色皮疹及腕、肘、踝关节痛和双小腿肌肉痛 ,抗…  相似文献   
5.
我院应用复合乳酸菌胶囊加硝苯吡啶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 (IBS)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8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慢性腹泻病人 ,依1988年罗马标准[1] 确诊为IBS ,并经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全消化道钡餐透视和结肠镜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其中男 38例 ,女 30例 ;年龄 18~ 6 4岁 ;病程 1~ 2 5年 ,平均 6 37年 ;腹泻每日 3~ 10次 ,平均 4 3次。 4 6例为粘液稀便 ,17例为糊状便 ,5例为水样便 ;5 3例伴有下腹痛 ,有便前腹痛、便后缓解的规律 ,18例伴有腹胀 ,2 3例伴有嗳气和食欲减退。1 2 治疗方法  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在食管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4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血浆DD和vWF含量,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食管癌组血浆DD为(1.180±0.016)mg/L,vWF为(2.28±0.92)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0±0.086)mg/L和(1.06±0.66)kU/L(P<0.01),并且随着TNM分期进展而升高.术后12~14 d,DD为(0.500±0.069)mg/L,vWF为(1.68±0.49)kU/L,明显低于术前的(0.690±0.072)mg/L和(2.36±0.40)kU/L(P<0.01).结论 DD和vWF检测方法敏感度高,其联合检测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院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34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6 8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 ,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并有血尿淀粉酶升高 ,均经超声检查或 CT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男 2 5例、女 9例 ,年龄 2 0~ 5 6岁、平均 4 0 .6岁 ;对照组男 2 6例、女 8例 ,年龄 2 1~ 5 7岁、平均 4 1.2岁。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差异。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水和电解质、营养支持及 H2 受体拮抗剂治疗 ,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效果及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血滤组(23例)和非血滤组(25例).血滤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血液滤过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除非血滤组有1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血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非血滤组(P<0.05),血清ALT、AST、尿素氮、肌酐在相同时间低于非血滤组,碳酸氢盐则高于非血滤组(P均<0.05).结论 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某些炎性介质,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利于SAP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疾病,可以累及从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各层,1937年由Kajjser首次提出,其诊断标准为:(1)消化道症状;(2)经组织学证实嗜酸粒细胞浸润消化道从食管至结肠一个或多个部位;(3)不伴有其他器官浸润;(4)无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但临床上对该病仍缺乏足够认识,常常导致误诊。本研究总结了21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内镜下特点,并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甘利欣在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保肝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甘利欣在肝动脉栓塞化时的保肝作用。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当天给予甘利欣保证,并设18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变化,对照组胆红素(BIL)3天升高,2周末降至正常,丙氨酸转氨转(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天、7天明显升高,2周降至正常,白蛋白(Alb)7天开始下降,2周回升,但末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结论甘利欣可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