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巧云  牛冬花 《吉林医学》2006,27(6):659-660
颅脑疾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于病人的预后及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术前准备,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1临床资料2003年1月 ̄2005年8月共实施颅脑疾病手术445例,其中男241例,女204例,年龄1 ̄86岁。脑出血124例,颅内血肿17例,垂体瘤切除术22例,重型颅脑损伤61例,大面积脑梗死18例,胶质瘤56例,脑膜瘤48例,脑积水63例,脑脊膜膨出23例,脑血管畸形10例。2术前健康教育及护理2.1术前评估: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对手术治疗方法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心理表现如消极、紧张、恐惧、焦虑…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坏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牛磺酸 (Tau)对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有无直接保护作用。方法 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Tau对照缺氧 Tau和缺氧 4个组。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肌酸磷酸激酶 (CPK)活性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内钙、镁含量 ,Annexin V- FITC/ PI双染流式细胞术和台盼蓝染色镜检检测坏死细胞。结果  Tau可使缺氧时培养细胞上清液中CPK活性降低 30 % ,坏死细胞减少大约 2 0 %。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和镁丢失。结论  Tau对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有直接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和镁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3.
体外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有无直接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Tau对照、缺氧+Tau和缺氧4个组。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和台盼蓝染色镜检测坏死细胞。结果:Tau对正常培养过程中发生的心肌细胞坏死及LDH活性无影响,但可使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减少大约20%、LDH活性降低30%。结论:Tau对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小儿屈光参差性弱视中,其中以远视性为大多数。现将我院128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均为4~6岁学龄前儿童,经眼科常规检查外眼、眼底及眼位,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矫正远视力<0.9,眼位正常,两眼屈光度差球镜≥1.50D,柱镜≥1.0D[1],共144例,其中远视性屈光参差为128例,近视性2例,混合性屈光参差14例。本文对其中检出的128例远视屈光参差进行了分析。所有病例均以1%阿托品散瞳,每日3次,3天后视网膜检影,128例中男76例、女52例。弱视程度判定标…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合并川崎病、溶血性贫血—例周巧云,方培荣患者男,15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周,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于1992年6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前有肝炎接触史。体检、T36.7℃,BP14/10.2kPa(105/77mmHg)。全身皮肤深度黄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型子宫肌瘤(分型依据FIGO 2011)宫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以及患者生殖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0月诊断为3型子宫肌瘤(单发,直径大于2.5 cm)且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共计59例。记录患者的症状、3型子宫肌瘤的大小、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前肌瘤距子宫浆膜层的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肌层恢复厚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有生育要求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宫腔镜检查复查情况,无生育要求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门诊就诊复查症状改善情况。电话随访达术后12个月以上患者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患者年龄26~46岁,平均(37.1±4.8)岁,肌瘤的最大径线2.5~7.0 cm,平均(4.2±1.0)cm。一期手术完成率89.8%,手术时间(49.4±16.4)min(20~105 min),术中出血量10(10,20)mL(5~200 mL),术前肌瘤距子宫肌层厚度1~5.7 mm,平均(3.3±1.1)mm,术后瘤窝距子宫肌层厚度4.9~11.3mm,平均(8.9±1.3)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TURP综合征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检查均无宫腔粘连发生,术后1年内妊娠率达73.3%(11/15),术后妊娠平均时间(6.0±3.3)个月。结论:对于3型子宫肌瘤,B型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短期内可妊娠,但需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的病因与临床鉴别。方法 对91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91例中查明病因90例,病因不明1例。病因以血液病为主,占70.3%,其中自血病占第一位,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也是常见病因。非血液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28.6%,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与非血液病三系血细胞减少程度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病史、外周血象、骨髓象和辅以相关的特殊检查,绝大多数病例可明确诊断。对PCP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进行多次和多部位的骨髓象检查,长期随访也是诊断PCP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外周血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血象变化。方法对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周血全血减少、两系减少各占35.71%,单系减少占28.58%。中、重度与轻度活动组相比,血细胞减少更明显,且以两系或三系减少为主(P〈0.01)。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减少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SLE外周血细胞减少程度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对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9.
周巧云  殷红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49-49,54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也是儿童弱视重要形成因素,为了探讨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特点,笔者对502名967眼进行了屈光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T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左向右分流(分流直径≥2 mm)先心病伴TR和不伴TR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心腔内径大小、TR最大反流速度、瓣膜反流程度、肺动脉估测压力变化,分析与TR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R组中宫内窘迫、娩出窒息、X线胸片显示心影饱满或增大、心胸比大于0.6、心力衰竭、缺氧心肌损害、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前5项因素使TR发生的危险分别增加了3.6、9.3、4.7、3.6、7.5倍.TR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心房明显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52例中,轻度反流3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平均反流速度(2.98±0.65)m/s.TR患儿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心室(包括导管)水平分流>心房水平分流(P<0.05).对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T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发生TR时,表明已存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是形成TR的主要因素,宫内窘迫、娩出窒息、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也是形成TR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