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l32对肿瘤恶病质骨骼肌消耗和TRAF6及其所调节的自噬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相关因子Beclin-1、MuRF1和MAFb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结肠腺癌C26细胞接种BALB/c小鼠诱导肿瘤恶病质模型。分为对照组(HC)、恶病质组(CC)和MG132治疗组(MG)。监测体质量和自发性活动,于接种后第12天,每天腹腔注射给予MG组小鼠0.1mg/kg的MG132,HC和CC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19天处死小鼠。称量肿瘤、左侧腓肠肌重量,检测腓肠肌横切面积,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TRAF6、Beclin1、MuRF1和MAFbx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CC组小鼠去瘤体质量、自发性活动、腓肠肌重量和横切面积均显著低于HC组(P<0.05),MG组小鼠这次指标均显著回升(P<0.05),但仍低于HC组(P<0.05)。CC组小鼠腓肠肌组织TRAF6、Beclin1、MAFbx和Mu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P<0.05),MG组小鼠这次指标均显著低于CC组(P<0.05)。结论 MG132改善肿瘤恶病质骨骼肌消耗可能与抑制腓肠肌TRAF6的表达,阻断自噬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入选2011年5月-10月行择期PCI术患者共242例,随机将其分为他汀强化组122例和他汀常规组120例.2组均在水化基础上于PCI术前2d,每日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1次和2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2 h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有3例(2.5%)发生CIN,常规组有7例(5.8%)发生C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CI术前血BUN、Scr、Ccr、eGFR、β2-MG、CRP、IL-6、TNF-α、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2 h血β2-MG、CRP、IL-6、TNF-α均较术前增高,且强化组低于常规组,Ccr、eGFR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应用造影剂48~72 h后血清肌酐较原有基础水平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μmol/L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肾脏储备及代偿功能差,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极易发生CIN。因此,寻求有效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CIN发生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症、抗氧化、保护内皮功能等多重生物效应而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预防CIN的发生、合适的剂量及机制,目前仍存较大争议。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探讨择期PCI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CIN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一般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综合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75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腹泻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损伤(CIN)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2009-01-2010-12行PCI术的1 435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IN将其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2组之间相关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IN的危险因素。结果:1 435例患者中有211例发生CIN,发病率为14.7%;CIN组和非CIN组间年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贫血、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比剂用量等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低血压、贫血、LVEF≤45%、GFR≤60ml/(min.1.73m2)、对比剂用量>200ml、心肌梗死、急诊PCI是CIN的危险因素。结论:CIN是PCI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对具备CIN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