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粤东地区的感染情况及所致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1)应用TemPCR技术对1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扩增多种病原体,并应用多重荧光微球技术检测hMPV等病毒核酸;(2)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份标本中hMPV阳性6份(5%),占常见病毒阳性者的24%,占100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阴性患儿的6%。6株hMPV特异性核酸扩增片段核酸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类偏肺病毒AF371337(NL00-1)株的基因同源性>95%。6例hMPV阳性患儿中,临床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4例、喘息型肺炎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结论hMPV是粤东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其感染主要引起小儿喘息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人类偏肺病毒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病毒,多发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的患者.大约有5%~10%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是由人类偏肺病毒所致,现就其病毒学、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白三烯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的疗效.方法:83例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观察的轻中度毛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3组患儿均按毛支常规治疗,Ⅰ组为对照组不用激素及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Ⅱ组加用孟鲁司特4 mgd-1,Ⅲ组加用强的松1~2 mgkg-1.d-1分3次口服.观察患儿的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患儿喘息消失天数分别为5.14±1.73、4.81±1.56、7.39±1.94, Ⅱ组的治愈天数最少,与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白三烯拮抗剂治疗小儿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激素,提示轻中度毛支患儿不宜加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8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74组治疗组和74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常规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激素、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是91.9%,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是62.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作为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辅助性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类博卡病毒(HBo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广东地区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447份,采用PCR法检测HBoV衣壳蛋白(VP)基因片段,阳性标本作核酸序列测定,并与基冈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44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中HBoV阳件率为5.1%.其中10例患儿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的43.5%.阳件患儿的主要临床诊断为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年龄分布从42 d到6岁,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HBoV感染的季节分布偏向夏、秋及晚春.经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阳性株的VP基因片段与瑞典株ST1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98.8%及99.3%~100.0%.结论 HBoV是广东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且在1岁以内患儿中高发.该地区HBoV流行株的VP基因片段较为保守,但也存在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脓毒症新概念抢救小儿重症腹泻病的措施及疗效.方法 以2006年4月~2007年3月427例重症腹泻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加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大剂量血浆、小剂量肝素、炎症介质抑制剂、中医中药等控制脓毒症治疗措施.并与2005年4月~2006年3月的386例常规治疗患儿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死亡1例(0.23%),对照组死亡6例(1.55%)(x2=4.14,P<0.05).结论 应用脓毒症新概念抢救小儿重症腹泻病,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儿科十分常见,而且相当一部分患儿日后会转化为反复的喘息发作乃至哮喘[1].目前认为其病原学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腺病毒等.人偏肺病毒(hMPV)和人博卡病毒(HB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人类呼吸道感染病毒,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儿科呼吸病学者的重视[2],已有报道其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3-5],我们于20cr7年2~8月对细支气管炎住院儿童的鼻咽抽取物(NPA)进行了hMPV和HBoV的检测研究,以了解这两种新现病毒在细支气管炎中的重要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AOP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CPAP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每天发生次数[(2.0±0.7)次/天1明显少于对照组【(2.5±1.3)次/天】,呼吸暂停持续时间[(15.0±2.4)s]较对照组【(19.6±3.3)s]明显缩短,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88.7±3.7)%】较对照组[(77.8±5.6)%】下降程度明显减慢;心率【(96.1±7.6)次/分】较对照组【(83.8±3.1)次/分】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与对照组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C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AOP效果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孕晚期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一例报告,孕妇分娩前有胸部CT典型肺炎表现,母儿结局良好。患者孕37周+3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 h余"于2020年2月12日由外院转入宜春市人民医院。患者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前无任何不适。患者的丈夫和婆婆分别于患者入院前8 d和当日确诊为COVID-19。入院第2天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斑片状模糊影,胎心监测发现基线微小变异,考虑胎儿窘迫可能,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行,急诊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术后产妇及新生儿分别送至隔离病区进行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参与剖宫产手术相关医护人员术后均采取单间隔离。术后给予患者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仍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术后3和5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术后4 d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术后7 d复查示右肺下叶炎症稍吸收。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当天、4日龄和7日龄取外周血和咽拭子标本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母女术后9 d顺利出院。参与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术后7和14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粤东地区的感染情况与小儿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对粤东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和健康体检儿童共323例的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进行hMPV基因筛查,然后随机挑选6份RT-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 N 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分析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0份小儿喘息性疾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hMPV病毒阳性12例(阳性率5%),3、4月份为发病高峰.阳性均为年龄较小患儿.6份hMPV阳性标本目标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 GenBank中公布的多株hMPV N基因同源性达80.8%~98.4%.核苷酸序列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12例hMPV阳性患儿均表现咳嗽、低热、及喘息等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型肺炎4例.83份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中均未检测到hMPV特异性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粤东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之一.粤东地区流行的hMPV株存在2种不同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