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穆 《贵州医药》1991,15(5):309-310
笔者于1970~1990年20年间采用古典式指针疗法治疗颈源性上肢麻木45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53例中年龄30岁以下22例,31~40岁46例,41~50岁166例,51岁以上219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2.5岁。性  相似文献   
2.
吴穆 《贵州医药》1992,16(4):246-247
足跟痛在针灸科病人中较为常见,如何辨证施治,提高疗效,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现将笔者1980~1991年对215例足跟痛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肾虚跟痛型中医认为肾主骨,足跟部疼痛病因之一则由于肾虚或风寒湿侵袭所致。X 线摄片均有跟骨刺存在。患者行则跟痛,卧则痛消是其特征,证属骨痹。笔者临证积累此型105案例。取穴以足少阴肾经为主,取该经接近病变处的水泉穴、下水泉穴(即水泉穴直下赤白肉交界处)进针约3cm 深。此乃循经局部取穴。针刺手法根据《灵枢·官针》十二刺中之“短刺”记载:“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  相似文献   
3.
颞颌关节炎中医属“骨痹”范畴,西医又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在针灸科门诊病人中是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颇多,如针灸、耳针、皮内针、药罐、按摩等,有关杂志文献均有报道记载,但其疗效缺乏对照与比较,本文用单穴听宫穴穴位注射与常用的刺灸法对照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麻多见于颈椎病、中风偏瘫、上肢外伤骨折等所致,而颈惟病所致手麻最为普遍,其治法有牵引、局封、理疗、针灸、中西药穴位注射等。笔者197了~1984年用百劳穴治疗颈源性手麻102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在102例中,男性37例,女性65例,男女  相似文献   
5.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是常见腰痛之一,过去常被忽视,近些年来才逐渐重视,但在诊断治疗方面,尤其是采用针灸治疗本病方面甚少报道。笔者从1976年至1983年用针刺志室穴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244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10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8岁,多见于30-50岁;左侧105例,右侧87例,双侧52例;病程最短者3天,病程最长者10年。临床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患者一般有腰扭闪史,职业性弯腰史,主观感觉有急慢性腰痛。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80例中男42例,女38例。20岁以下11例,21~40岁35例,41~60岁31例,60岁以上3例。病程1年以内52例,2年以内10例,3年以内7例,4年以内2例,5年以内1例,6年以内2例,8年以内1例,9年以内1例,10年以内3例,20年以内1例。从病因看手提重物  相似文献   
7.
我科1974年收治3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其病况如下: 病例1:王××,男,58岁,患面神经麻痹已1年。检查:右眼闭合不全0.4厘米。主诉:眼干痛,流泪,视物不清。病例2:邹××,男,40岁,右眼球摘除2年。检查:右眼闭合不全0.5厘米。主诉:  相似文献   
8.
在针刺临床治疗中常从某一穴位将针透到另一穴,名曰透穴,以增强其治疗效果。透穴方法颇多,有同经透穴、异经透穴、表里经透穴、正经透经外奇穴等。本文将有关零散报道和笔者临床实践中常用的透穴按人体部位,加注经络,归纳整理,并附主治,供同道临症参考。一、面部透穴阳白(胆经)→鱼腰(奇穴):额肌、眼轮匝肌舒缩失调,三叉神经眼支痛。鱼尾(奇穴)→鱼腰(奇穴):眼裂开闭失控,上睑下垂。太阳(奇穴)→鱼腰(奇穴):额肌、眼轮匝肌痉挛或麻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