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通过查阅近两年国内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成果,从学业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研究、评价方法研究、评价模式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明确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和目标,针对医药类高校的学业评价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重组人白介素21(rhIL-21)原核稳定表达和体外活性检测系统,采用Overlap-PCR法合成目的基因;经双酶切整合至pET28,化学转化法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pET-28a-rhIL-21 BL21(DE3)原核表达系统;胞内表达的包涵体经镍亲和层析色谱柱纯化后,尿素缓冲液梯度透析复性,最终溶于PBS缓冲液;双抗体夹心法ELISA、Western blotting检测复性蛋白的生物活性;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研究rhIL-21对Jurkat细胞株和HuT102细胞株的作用。实验成功建立了rhIL-21表达纯化与活性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研究IL-21的促免疫性疾病发展和抗肿瘤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电泳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方法。方法采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进行分离,考察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pH值、缓冲溶液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重复性考察。结果在pH=8.0的磷酸缓冲溶液(0.05 mol·L-1)中,以0.01 mol·L-1的磺丁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15 kV为分离电压,在15℃下可使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4。分离度RSD小于2%,迁移时间RSD小于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21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I型细胞因子,在异常状态下可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性肠病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拮抗白介素21的生物学活性,采用固相亲和筛选的方法,从Griffin1全人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筛选出抗白介素21的单链抗体。经过4轮亲和筛选,可溶性ELISA结果表明65%的噬菌体克隆可与IL-21发生特异性结合,经基因测序挑选出高亲和力的单链抗体FG8,转化至大肠杆菌HB2151中进行可溶性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单链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0 k。定量ELISA分析显示,单链抗体FG8与白介素21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可进一步研究用于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靶向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雷公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有效成分、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体外细胞模型验证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雷公藤活性成分;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和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TNBC疾病靶点;Venny平台整合雷公藤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对雷公藤甲素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雷公藤甲素(0、5、10、20、30、40、50、60、80 nmol·L-1)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法分析雷公藤甲素(0、12.5、25、50 nmol·L-1)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雷公藤甲素(0、25、50 nmol·L-1)对关键靶点的表达调控。结果 预测结果显示雷公藤23个活性成分对应55个TNBC作用靶点,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103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35种,参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等细胞信号通路140条;雷公藤甲素与核心靶点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肿瘤抗原p53(p53)、转录因子AP-1(JUN)、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对接结合活性较高;MTT比色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甲素(20、30、40、50、60、80 nmol·L-1)能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P<0.05,P<0.01);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甲素(12.5、25、50 nmol·L-1)MDA-MB-23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雷公藤甲素(50 nmol·L-1)作用后细胞中p-Akt、VEGFA和TNF-α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雷公藤甲素(25、50 nmol·L-1)组p53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雷公藤治疗TNB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机制与调节p53、VEGFA、TNF-α等靶点,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等有关,为后续深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毛细管电泳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的手性拆分方法。方法采用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进行分离,考察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pH值、缓冲溶液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和重复性考察。结果在pH=8.0的磷酸缓冲溶液(0.05 mol.L-1)中,以0.01 mol.L-1的磺丁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15 kV为分离电压,在15℃下可使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4。分离度RSD小于2%,迁移时间RSD小于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靶标,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临床治愈率低。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TNBC的生长、降低其复发转移率,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TNBC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沁航  符士源 《中草药》2016,47(6):1049-1052
雷公藤甲素是从雷公藤中提取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对卵巢癌体外培养细胞及体内实体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抑制耐顺铂卵巢癌细胞的生长。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对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最新研究结果,对雷公藤甲素抗卵巢癌的作用及其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干预细胞周期、抑制癌细胞转移等方面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鲍刚  吴沁航  高芙蓉  潘扬  王小龙 《中草药》2019,50(6):1419-1423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蓝萼甲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yclin B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2(CDK2)、CDK4、p53、p21、p27、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4me2)、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蓝萼甲素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高G2/M期细胞比例;上调p53、p21、p27、H3K4me2、H3K9me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cyclin B1、cyclin D1、CDK2、CDK4、LSD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蓝萼甲素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于G2/M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的表达及调控组蛋白的甲基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