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及假手术组(SO)模型,在制模后3、6、12h分期分批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淀粉酶含量及血清中IL-18的含量,作中性粒细胞分离并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同时对大鼠胰腺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ANP组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较SO组明显降低,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明显(P<0.01),至术后12h降至2.15%±0.45%;ANP组血清中IL-18的含量较SO组明显升高,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更明显(P<0.01),在12h达到4705.70±296.30;ANP组PMN的凋亡率与血清中IL-18的水平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ANP组外周血PMN的凋亡明显延迟,血清中IL-18的含量明显增高,IL-18可能在急性胰腺炎外周血的PMN凋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3种诊断标准对出生胎龄<32周BPD早产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5例出生胎龄<32周BP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出院后定期随访。以校正胎龄36周至校正年龄18月龄发生死亡或呼吸系统不良预后定义为主要复合不良结局, 发生死亡或神经系统不良预后定义为次要复合不良结局, 分别按照主要或次要复合不良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正常组。分别应用2001年美国国立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标准(简称2001 NICHD标准)、2018 年NICHD修订标准(简称2018 NICHD标准)和2019年新生儿研究网(NRN)标准(简称2019 NRN标准)对BPD早产儿进行诊断和分级。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法分析3种诊断标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85例BPD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4(28.1, 30.6)周, 出生体重为1 230(1 000, 1 465)g, 其中男167例(58.6%)。2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2例乙肝后肝硬化治疗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1例。联合治疗组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常规治疗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检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HBV-DNA)、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HBV-DNA、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疗效,存在重要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发生发展与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 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相关蛋白质是否相关.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组和假手术(sham-operated,SO)组模型,分别在制模后3、6、12h分批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M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比率,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并对大鼠制模后12h的PMN裂解,应用Labelfree技术对两组PMN进行蛋白定量差异分析,进一步鉴定出与凋亡有关的差异蛋白质.同时收集我院2008-06/2012-06收治的2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腹痛持续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死亡率.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质的抗凋亡机制及生长抑素在治疗SAP中的诱导凋亡作用,推断SAP的发生发展是否与凋亡相关蛋白质有关.结果:ANP组PMN凋亡延迟,与SO组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鉴定出与PMN凋亡有关的4种蛋白质:78kDa葡萄糖调节蛋白、RhoGTPases、L-乳酸脱氢酶A链和血红蛋白α2链(ANP组与SO组的比值分别为1.953614、3.526625、1.766764、0.6098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腹痛持续时间、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01、0.000).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9,0.029).结论:ANP时,PMN凋亡延迟,与凋亡有关的差异蛋白质可能参与了ANP外周血PMN凋亡延迟;应用生长抑素治疗SAP,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SA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酸药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核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核酸药物治疗方案疗效显著,疗效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5%)(P<0.05);治疗组对核酸药物疗效满意,满意率达到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核酸药物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42例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AFP、AFP-L3、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不仅可有效缩小肿瘤直径,改善肝功能,还可减少患者毒副反应及复发概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个死亡率极高的疾病,O'Neills等[1]研究结果表明,SAP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受到抑制.核因子-κB(NF-κB)作为一个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NF-κB的活化在SAP大鼠外周血PMN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