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开颅肿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放疗与C型伽玛刀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肿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放疗、C型伽玛刀联合治疗儿童颅咽管瘤30例。肿瘤与视神经、视交叉、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广泛粘连的患儿先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残留肿瘤行伽玛刀治疗;对于囊性肿瘤先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后立即行伽玛刀治疗;对于肿瘤较大颅压较高、已失明、不愿行开颅手术的患儿,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伽玛刀治疗;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而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关系密切的患儿先行局部扩大野外照射放疗,后再补充伽玛刀治疗;以实性肿瘤为主且与周围重要结构有一定距离的患儿,单纯行伽玛刀治疗。结果30例患儿随访6个月-5年。头痛消失9例;视力、视野缺损改善14例;生长发育障碍改善1例;多饮多尿消失1例、改善3例;视乳头水肿或继发视神经萎缩4例,加重3例。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完全消失7例,缩小20例,增大3例,有效控制率为90.0%。结论对于儿童颅咽管瘤,开颅肿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囊液抽吸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放疗等治疗后补充伽玛刀治疗。可取长补短,肿瘤控制率高,复发率及病死率低,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3-2007年我院治疗巨大脑动脉畸形(AVM)患者44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巨大脑动脉畸形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5~62.3(27.0±11.5)岁。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2级7例,3级25例,4级7例,5级5例。瘤巢体积30.3~109.5(48.4±2.4)cm3;最大剂量25~35(28±2.4)Gy,边缘剂量8.4~17.5(13.94±1.5)Gy;第1次前破裂24例,未破裂20例;栓塞+伽玛刀7例,单纯伽玛刀37例。发病  相似文献   
5.
1993-2007年我院治疗巨大脑动脉畸形(AVM)患者44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巨大脑动脉畸形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5~62.3(27.0±11.5)岁.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2级7例,3级25例,4级7例,5级5例.瘤巢体积30.3~109.5(48.4±2.4)cm3;最大剂量25~35 (28±2.4)Gy,边缘剂量8.4~17.5(13.94±1.5)Gy;第1次前破裂24例,未破裂20例;栓塞+伽玛刀7例,单纯伽玛刀37例.  相似文献   
6.
体部三维适形放疗通过利用立体定向体架、真空负压垫、CT扫描定位后可以清楚地显示靶区和邻近器官在立体三维空间中的相互关系.CT定位的精度较高,靶区范围明确,照射野相对较小,所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位固定,确保靶区定位与治疗体位的一致性及治疗摆位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附12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型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2001~2005年行C型伽玛刀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治疗剂量:周边剂量14~16Gy,中心剂量28~30Gy,等剂量曲线50%~55%。结果C型伽玛刀治疗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不同程度缩小5例(41.7%),无变化6例(50%),2年复查时病灶渗血1例(8.3%),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83%。结论伽玛刀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