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友梅  王燕美 《安徽医药》2010,14(8):912-91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4~2008年的19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中老年为多见,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全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眩晕、意识障碍常为本病首发症状,眼球运动障碍及(孔异常为本病最常见的特征,常合并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及偏盲等。头颅CT和MRI表现为幕上和(或)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最常累及丘脑、小脑及中脑,枕叶、颞叶及桥脑上部也常受累。预后差,死亡率较高。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有其特征性,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缺血性脑卒中为69.3%、出血性脑卒中为77.9%),是各类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情况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问题较女性患者更突出(分别为51.1%、33.2%和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81、67.62,均P〈0.01)。糖尿病、心脏疾病、房颤的患病率在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高(分别为37.6%、31.9%、19.3%和22.3%、20.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2、8.09、11.12,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仅占40.8%、47.4%。房颤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多见。结论控制血压、血糖仍是本地区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青年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登记住院的年龄18—45岁脑卒中患者共178例,其中脑梗死106例,脑出血72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超重、高血脂症在青年脑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糖尿病、心脏病、TIA不是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降压治疗是青年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应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结果,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IP患者(SIP组)5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SIP患者(非SIP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发热以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比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检查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IP组相比,SIP组有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发热及颈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其他因素如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以及饮酒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发热以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是SI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常琳  吕友梅  臧程强 《安徽医药》2013,34(7):931-933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淮南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近2年收治的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均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舞蹈症状均为急性起病,以一侧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患肢对侧尾状核头和壳核呈高密度,MRI显示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或等信号,DWI像呈稍高或等信号。经降糖、补液治疗,并服用氟哌啶醇症状控制较好。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影像学表现特殊,控制血糖,服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有助于舞蹈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为100%,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复视、颈抵抗、行走不稳;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低于70 mmH2O,50%患者蛋白升高,40%白细胞升高,20%红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脑膜增厚、弥漫性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经补液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腰椎穿刺及头颅MR 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误诊率较高,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粘度升高与急性脑血管病(CVD)中脑梗死(CI)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对脑出血(CH)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报道较少。作者选择我科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的40例CI、44例CH和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通过对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类CVD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例1,男,72岁。糖尿病史3年,长期口吸消渴丸。因纳差、恶心、呕吐5d,入院后查血糖10.6mmol/L、尿糖、酮体阴性、血钾3.2mmol/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给服D_(860)0.5g,3次/d,及补钾等治疗。入院第20d清晨,病人突然出现深度昏迷。查体右侧上下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弱,腱反射迟钝,双侧病理反射阳性。拟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给20%甘露醇250ml,速尿40mg静注,急查血糖为0.94mmol/L,静注50%葡萄糖40ml  相似文献   
10.
对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尼莫通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2周内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个月后致残、致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尼莫通是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药物,发病后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