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中老年妇女绝经的相关特征。方法 对300名在妇产科就诊的40-60岁中老年妇女,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其绝经过渡期、出现绝经症状和自然绝经的年龄以及对激素补充治疗的认知程度。结果 进入绝经过渡期、出现绝经症状和自然绝经的年龄分别为(45.5±4.2)、(47.6±4.5)和(49.9±3.7)岁。常见症状是乏力、易激动、失眠、骨关节和肌肉痛及潮热。在不同阶段,绝经相关症状均以轻中度症状最为常见,但绝经过程中各阶段的患者其不同程度绝经相关症状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妇女在绝经过渡期大部分有绝经相关症状,但以轻、中度为主;多数患者症状发生与月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型不孕症患者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不孕门诊诊治EP型不孕症患者85例为观察组,随机分为宫腔镜亚组45例、刮宫亚组40例。分别予宫腔镜手术与刮宫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另选择同期因男性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就诊、并经阴道B型超声及官腔镜检查除外EP和其他内膜病变的已婚妇女43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3组的激素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3组的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宫腔镜亚组的1年内妊娠率(77.78%)明显高于刮宫亚组(40.00%)(P〈0.05);宫腔镜亚组的EP复发率(6.67%)低于刮宫亚组(15.00%)(P〈0.05)。结论官腔镜手术治疗EP相对于刮宫术,其日后受孕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次行子宫下端横切口剖宫产时子宫切口瘢痕的处理.方法 对32例再次剖宫产患者,根据原切口瘢痕愈合舷情况术中采取不同方法选择子宫切口①术中见子宫下端横切口瘢痕愈合良好者,避开原瘢痕取其上2.5cm左右处进入宫腔;②见子宫下端切口瘢痕处肌肉组织菲薄、不全子宫破裂者,修剪瘢痕组织进入宫腔.结果 再次剖宫产子宫下端切口为新鲜创面,肌肉弹性好,胎儿娩出顺利,无一例膀胱损伤及严重的切口撕裂伤.结论 再次剖宫产时对切口瘢痕的不同处理,可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出血及修补子宫,创造瘢痕愈合条件,降低子宫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4.
阴道镜在宫颈病变及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阴道镜在宫颈病变压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00名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病变检查中,除应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外,应用阴道镜检查发现可疑部位进行活组织检查。结果:宫颈刮片5600例,Ⅱ级5374例,占95.96%,Ⅲ级216例,占3.96%,Ⅳ、Ⅴ级10例,占0.54%。阴道镜观察下活检发现宫颈炎症5438例(97.11%),HPV感染者118例(2.11%),CIN36例(0.64%),宫颈癌8例(0.14%)。结论:阴道镜观察下活捡提高宫颈癌度癌前病变的捡出率,防止割片漏诊,对乳头瘸病毒感染能够早期诊断。因此阴道镜对宫颈癌普查度高危人群筛查是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黄中活性成分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和体外放射增敏活性。方法:MTT法测定大黄素型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测定各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活性,单靶多击模型拟合剂量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和放射增敏比。结果: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62.1、79.9、59.6、435.6μmol·L-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药合并照射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单纯照射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84和1.13。结论:芦荟大黄素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为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并且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放射增敏活性。  相似文献   
6.
吕丽娟  吕燕  徐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463-1463
<正>医疗风险专责委员会及海外法律顾问一直认为: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为确保医疗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医疗事估计纠纷的发生,现对某医院2004至2008年所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居首位。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及良好的护理都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进展。方法选取83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地反映我市的婴儿死亡情况,找出影响婴儿生长的不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儿死亡率,我们于2000年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全市2000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户口在本市的所有婴儿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宫颈炎发病危险因素临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颈炎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高,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而且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它在局部有种种表现,有宫颈糜烂,宫颈腺体囊肿,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可引起白带增多,下腹坠痛,接触性出血,不孕等症状,而在治疗方面,尚无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及早进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