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测定并比较二基原品种赤芍中总酚与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41批赤芍药材(12批"北赤芍",批"川赤芍")中总酚与鞣质的含量,并通过SPSS18.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29检验)对二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赤芍"与"川赤芍"总酚与鞣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12批"北赤芍"总酚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60mg·g-1、129.60mg·g-1;29批"川赤芍"总酚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2mg·g-1、731159.mg·g-1。结论:"北赤芍"与"川赤芍"总酚与鞣质含量存在差异,且总酚与鞣质含量"川赤芍"略高于"北赤芍"。  相似文献   
2.
赤芍二基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HPLC指纹图谱研究,快速有效鉴别北赤芍与川赤芍,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以北赤芍与川赤芍对照药材为参照图谱,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12批北赤芍与29批川赤芍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同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判别分析,建立北赤芍与川赤芍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结果:北赤芍对照药材与川赤芍对照药材的相似度约为0.7,<0.9,12批北赤芍与29批川赤芍与其相应对照药材的相似度都在0.9以上;北赤芍与川赤芍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为:Y北赤芍=139.797X1+21.961X2+30.927X3-14.796,Y川赤芍=45.688X1-10.867X2+69.898X3-13.440(自变量X1,X2,X3分别表示以芍药苷为参照峰的儿茶素、芍药内酯苷及苯甲酸的相对峰面积)。结论: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或判别分析,可快速、有效鉴别北赤芍与川赤芍。川赤芍与北赤芍的化学成分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且川赤芍更复杂。物种来源不同是导致二者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产地及采收期对其影响不大,故应当根据上述研究并结合相关实验,制定规范的赤芍二基原药材质量标准,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3.
芍药的分化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自梁代起,开始依花色、产地划分赤、白,并逐渐从功能、主治上区分开来,形成了"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的经验总结.现代中药学以赤芍长于凉血逐瘀,归为清热凉血药;白芍长于补血养阴,归为补虚药.然芍药入药历史悠久,分化以前,<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所载方剂均统以芍药入药.现代临床工作中,这些方剂中芍药品种的选择常常被混淆,同一方中用药不一、混用的现象以及流通环节混杂的情况也给临床带来困扰,是否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尚有待于从物质基础、药理药效等方面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就芍药的分化及其应用作一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4.
川芎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芎为古今有名的川产大宗商品药材,其道地性极强,长期以来集中在都江堰金马河上游以西地区.近年来,学者对川芎的历史、品种和产地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其道地药材形成模式的系统梳理未有报道.作者从中药道地药材形成的一般规律出发,探寻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最终认为,川芎道地药材的形成模式为道地产区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先进的栽培种植技术相结合的双因素关联决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并比较二基原品种赤芍中总酚与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测定41批赤芍药材(12批"北赤芍",29批"川赤芍")中总酚与鞣质的含量,并通过SPSSl8.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二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赤芍"与"川赤芍"总酚与鞣质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12批"北赤芍"总酚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60 mg·g(-1)、29.60 mg·g(-1);29批"川赤芍"总酚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42 mg·g(-1)、59.73mg·g(-1).结论:"北赤芍"与"川赤芍"总酚与鞣质含量存在差异,且总酚与鞣质含量"川赤芍"略高于"北赤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大花红景天、红景天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和游泳法实验.实验组分为红景天提取物A组(含3%红景天苷和3%rosavin)、大花红景天提取物B组(含3%红景夭苷)和C组(舍12%红景天苷)3个提取物组,各提取物组以3.0、2.0、1.0 g·(kg·d)-1的剂量灌胃给予小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提取物组的高、中、低剂量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抗疲劳的时间,且大花红景天提取物C组的高剂量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同等剂量下,红景天提取物A组与大花红景天提取物B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大花红景天提取物C组与红景天提取物A组、大花红景天提取物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提取物组中,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红景天的提取物都具有增强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大花红景天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抗疲劳作用更明显,且与红景天苷呈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赤芍二基原药材的抗炎、镇痛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北赤芍"与"川赤芍"抗炎、镇痛作用的等同性和差异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比较"北赤芍"与"川赤芍"水煎液在抗炎、镇痛作用上的等同性和差异性.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耳廓急性炎症实验结果表明,"北赤芍"与"川赤芍"均具有抗炎作用,且二者无明显差异;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表明,"北赤芍"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川赤芍"作用不明显;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均表现出镇痛作用,且"川赤芍"效果为优,但差异不明显.结论:"北赤芍"与"川赤芍"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二者的作用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北赤芍"与"川赤芍"抗炎、镇痛作用的等同性和差异性。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比较"北赤芍"与"川赤芍"水煎液在抗炎、镇痛作用上的等同性和差异性。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耳廓急性炎症实验结果表明,"北赤芍"与"川赤芍"均具有抗炎作用,且二者无明显差异;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表明,"北赤芍"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川赤芍"作用不明显;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均表现出镇痛作用,且"川赤芍"效果为优,但差异不明显。结论:"北赤芍"与"川赤芍"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二者的作用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