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三种头孢类药物的输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影响因素。方法在不同光照、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时间条件下测定三种头孢类药物输液中药物的含量、pH值及不溶性微粒等。结果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三种药物与两种输液配伍后3个小时以内含量基本稳定,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在输液中的有关物质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头孢他啶相对不明显。结论三种头孢类药物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3个小时以内可以任意选择静脉滴注时间,但最好即配即用,其中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最好避光滴注。在配药过程中,了解药物在输液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166例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各83例,A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左氧氟沙星0.2g,阿莫西林1.0g,枸橼酸铋钾0.22g;B组给予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2g,枸橼酸铋钾0.22g;两组均口服每日2次,疗程7d,观察两组Hp根除率的差异,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组Hp根除率为88.84%;溃疡愈合率为93.93%。B组Hp根除率为56.67%,溃疡愈合率为93.75%。两组比较,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p根除率A组较B组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与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Hp感染效果好,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哮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市6家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及家属和负责诊治的医师进行调查,事先拟定问卷调查表,请他们回答。将患儿分为用药合理组和用药不合理组,观察在性别、年龄、监护人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学历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去1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过去1年用于哮喘的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别。同时对患儿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以及医师可能影响患儿用药合理性的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用药合理组115例(53.49%),不合理组100例(46.51%)。两组患儿性别无明显差别(P0.05),而用药合理组患儿年龄、主要监护人对疾病了解程度以及学历水平明显高于不合理组(P0.05),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去1年哮喘发作次数以及过去1年用于哮喘的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用药不合理组(P0.05)。导致患儿其用药不合理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为无医务人员进行用药和健康宣教,或宣教过于简单(30.37%)。而在医师可能影响患儿用药合理性的因素中,没有为患儿进行详细用药指导的比例最高(55.56%)。结论影响我市哮喘患儿用药最主要的原因为无医务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我们临床药师今后还需针对这些因素,协助医师做好哮喘患儿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 366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指导与规范手术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手术科室手术病例1 366份,调查其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被调查的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占总病例数的89.0%,其中术前1 h内给药者仅占30.6%,其余均为术后给药.抗菌药物的疗程为1~63 d不等;预防性用药的疗程多数在3~16 d范围内,其中疗程超过3 d者占94.7%,超过7 d者占53.5%.联合用药非常普遍,其中二、三联用药占总病例数87.5%,且用药频数较高者均为广谱、新型、高效的抗菌药.结论基层医院在手术病例中选择抗菌药的用药指征、给药时机、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9月-2005年9月儿科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针剂的处方占总处方数76.5%,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73.6%,其中单用为74.0%,联用为26.0%,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36,其中5种以下(含5种)为63.8%,5种以上为36.2%。结论: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着用药品种数过多、抗菌药不合理应用、剂型选择不恰当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9月全部住院病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后)作实验组,2005年9月全部住院病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前)作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抗菌药物应用及住院费用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989例病例中有643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02%;对照组760例病例中有595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6.62,P<0.001)。实验组根据药敏结果用抗菌药物71例,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11.04%;对照组13例,占2.18%;两组之差异有显著性(χ2=38.33,P<0.001)。实验组合理用药率为4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7%(χ2=27.87,P<0.001)。实验组平均住院费为(2888.00±958.01)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28.00±1 156.12)元(t=8.70,P<0.001);实验组平均抗菌药物费为(247.80±165.35)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50±251.42)元(t=26.36,P<0.001)。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明显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分析医院门诊国际指标下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的合理用药情况,同时结合理想值和本院情况,对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具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处方指标上,较之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北京、上海以及本院为代表的我国的处方指标情况整体比较理想,各指标中药品的平均种数相对较低;较之理想值以及发达国家各指标的情况,我国处方指标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尤其在抗生素的使用比例上明显过高。在患者关怀上,较之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指标,我国相对比较理想;但与理想值和发达国家统计到的部分指标相比,存在明显不足的现象,尤其在患者就诊时间上明显过短。结论在处方指标和患者指标上,包括本院在内的我国各医院门诊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儿童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9月~2006年3月儿童门诊处方,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处方金额为49.65元,使用针剂的处方占总处方数76.5%,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73.6%,其中单用为73.7%,联用为26.3%,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36,其中五种以下(含五种)为63.8%,五种以上为36.2%。结论儿童门诊处方存在着用药品种数过多、注射剂使用率过高、抗菌药不合理应用、剂型选择不恰当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克林霉素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林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且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吸收不受进食影响,体内分布广,临床供应剂型多样,无需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疗效确切[1]。为了解克林霉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本文对我院门诊处方应用克林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