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及空肠营养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NICU 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共56例。上述患者均于入院后72 h内发现胃残余量增多(100 ml)。鼻空肠组行床旁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并行鼻空肠营养共28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普通胃管置入并行肠内营养共28例。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包括呕吐、反流、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营养状态参数(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炎症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入住NICU时间、NICU费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病死率。结果经鼻胃镜导丝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成功率100.0%。鼻空肠组营养状态参数优于对照组,入住NICU时间较短、NICU费用较低,炎症指标较低,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HAP发生率、GCS评分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NICU胃残余量增多的患者经胃镜辅助下置入鼻空肠管行空肠营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史颖  茹亚  宋丽华  李晓娟 《安徽医药》2018,22(10):1943-1946
目的 探讨后程与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共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后程组(40例)和同期组(40例),分别在铂类化疗基础上同步给予后程与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位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远处转移时间(DMR)、随访复发转移率、危及器官放射剂量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等。 结果 同期组近期治疗客观缓解率97.50%显著高于后程组80.00%(χ2=6.135,P<0.05);同期组中位OS、PFS及DMR分别为23.6、16.8、19.1个月,后程组分别为18.3、13.5、15.4个月,同期组均长于后程组(χ2=6.355、3.846、4.859,P<0.05);同期组患者野内淋巴结复发率为5.00%,显著低于后程组22.50%(χ2=5.165,P<0.05);同期组患者小肠最大放射剂量(Dmax)、直肠Dmax及膀胱1cc体积(D1cc)放射剂量分别为(54.73±6.05)Gy、(54.10±5.89)Gy、(54.26±7.18)Gy,后程组分别为(62.12±8.31)Gy、(65.32±7.66)Gy、(68.70±9.53)Gy,同期组均低于后程组(t=4.547、6.166、7.564,P<0.05);同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35.00%显著低于后程组65.00%(χ2=7.200,P<0.05)。 结论 相较于后程加量方案,同期加量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改善远期生存率,避免远期转移,且有助于降低骨髓抑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麦开肺散对NIH/3T3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体外纤维化细胞模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NIH/3T3 FB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正常对照组加入含1%胎牛血清(FBS)的细胞培养液500μl,模型组加入使用含1% FBS细胞培养液配制的5 ng/mlβ型转化生长因子( TGF-β)溶液500μl,处理组加入含5 ng/ml的TGF-β+1 mg/ml的参麦开肺散混合溶液500μl,培养24 h。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和Sircol assay检测细胞内胶原及细胞外基质( ECM)相关基因表达水平、Ⅰ型胶原表达情况以及分泌到细胞上清中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参麦开肺散显著降低胶原及其相关基因、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以及分泌到细胞上清中胶原蛋白的含量(P<0.05,P<0.01)。结论参麦开肺散可明显抑制TGF-β诱导的NIH/3T3 FB胶原的合成,其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FB增殖及胶原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鼻部手术常因机械性损伤和术后填塞物过多过紧.或填塞方法不正确而给病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且填塞物影响鼻腔正常引流易并发鼻腔及鼻周炎症,使疼痛症状加重。因此加强对术后病人疼痛的观察及护理是很有必要的。我科于1993年1月~1997年5月共行县部手术203例次,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203例中男142例.女问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14岁,平均39岁。术人:鼻息肉摘除术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4例.鼻内上颌窦根治术14例.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32例.筛窦开放水、1例.鼻部肿瘤切除术2例,…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颖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5):522-522,49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 asaeruginosa,Pa)易引起各种感染,是医院临床诊断感染中的常见致病菌之一[1]。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存在着耐药性,甚至存在多重的耐药性。虽然近几年报导它对于亚胺培南类药物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目标化合物及其侧链放大工艺。方法 以L-PNZ-羟脯为原料采用“一锅煮”工艺,通过硫内酯中间体制备厄他培南侧链,再经缩合、脱保护成盐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化学结构,厄他培南放大工艺总收率40%(以MAP计),纯度99.2%。结论 该合成工艺为中试规模,收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三次急性脑出血(ICH)的临床和病因特点。方法分析3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病患者共同都有高血压,在睡眠中发病。有头痛、意识和肢体活动障碍,中枢性面、舌、肢体瘫,病情时轻时时重,15d内先后三次自发性出血CT脑扫描显示基底节双侧高密度影,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本3例虽然15d内有三次新的基底节出血,临床表现各异,但同是老年长期患有高血压病,使深穿动脉(豆纹动脉)管壁脂肪玻璃样变而形成数量不等的微动脉瘤,在血液动力因素发生恶化时导致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8.
PBL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已逐步实施,目前许多护理教育者将PBL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本文重点论述了PBL概念,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应用成效、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更好的推行PB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以及对病人营养状态、肠内营养耐受性、胃液PH值、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内重症收治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治疗共72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36例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组),36例发病24 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7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治疗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治疗后28天存活率等临床指标变化,并分析入院时、入院1 d、3 d、7 d、14 d胃液PH值变化。结果 :早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脱机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胃液PH值显著升高。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导致胃液PH升高,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中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方法 2007年随机抽取我校1~3年级大学生350人,采取现场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看,大学生对血液传播,不用安全套性交及母婴传播的三大传播途径回答率较高,但仍有53.82%的人还认为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21.78%的人不知道性交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14.29%的人认为性交后冲洗外阴部能预防艾滋病.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是学校和社会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