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模型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8周龄雄性SPF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其余20只行右膝关节单碘乙酸 (monoiodoacetate,MIA) 注射,制备骨性关节炎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抗NGF 腹腔注射),每组10只。所有动物右膝关节进行荧光金 (fluorogold,FG) 逆行神经示踪剂注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使用猫道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治疗后3周,从L3-L5水平切除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 免疫染色,并计算DRG数量。结果:在使用猫道系统的步态分析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和触地面积比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明显改善(P<0.05),触地面积比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FG标记的DRG神经元数量高于治疗组和空白组(P<0.05);对照组CGRP表达上调,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抗 NGF抗体抑制了步态损伤和 DRG 神经元中CGRP 的上调。这些发现提示抗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能对治疗膝关节疼痛有价值。NGF可能是治疗KOA疼痛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是否与姜黄素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相关。方法原代培养家兔膝关节软骨细胞;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hodamine-123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Ψm);ATP试剂盒检测线粒体ATP生成;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PARγ、细胞色素C、Bax及Bcl-2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PARγmRNA含量;DNA-binding法检测PPARγ活性。结果 AGEs(200 mg·L-1)可明显诱导兔软骨细胞凋亡,同时线粒体跨膜电位(△Ψm)降低、ATP生成减少,caspase-3活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Bax/Bcl-2的比值增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抑制剂环孢霉素A(Cs A,100 nmol·L-1)可以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细胞凋亡;PPARγ特异性激动剂吡格列酮及姜黄素均可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给予PPAR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 10μmol·L-1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拮抗姜黄素的保护作用。同时,姜黄素可以明显上调AGEs诱导的PPARγ活性的降低,并伴随PPARγ相应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姜黄素通过上调PPARγ,有效地保护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线粒体损伤,从而抑制AGEs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应用瘢痕切除松解术治疗青少年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会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62-3663
回顾22例青少年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1月,结果满意,能在中立位下蹲及跷二郎腿。提示臀肌挛缩症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松解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成人术后,应强调早期髋关节屈曲内收功能锻炼,防止新的粘连。  相似文献   
4.
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使用双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4月-2007年4月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28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9例,C2型15例,C3型4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行切开复位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经肱三头肌舌形瓣15例,尺骨鹰嘴截骨13例(包括伴同侧鹰嘴骨折1例).手术先行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细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粉碎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按骨折情况选用型号大小相吻合的重建钢板固定肱骨远端桡侧柱后方,以塑形良好的1/3管型钢板固定肱骨尺侧柱的内缘,这样就在二个互成90°的平面上分别固定了肱骨髁的内外侧柱.[结果]本组随访8~33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23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有1例骨化性肌炎形成,4例关节间隙狭窄,无骨不愈合及尺神经损伤病例,优良率82.1%.[结论]成人肱骨远端复杂粉碎骨折,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切开复位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均强于其他固定方式,有利于肘关节的早期活动和防止粘连,能有效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AO微型钢板在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74例77指指骨骨折,采用AO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作主动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术后70指伤口I期愈合,7指伤口发生裂开或部分皮肤坏死,其中5指钢板外露,而行皮瓣修复。术后70例72指获得随访,4例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均全部愈合。按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6指(77.8%),良6指(8.3%),可2指(2.8%),差8指(11.1%),总优良率为86.1%。结论 AO微型钢板在治疗指骨骨折中疗效显著,但钢板强度不足,其潜在断裂的可能性是其最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报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探讨小隐静脉在皮瓣血液循环中的作用。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年龄12~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4例,女5例。外伤件缺损12例,足跟部慢性溃疡5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患者3例。将足跟部创面清理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最大9cm×12cm,最小5cm×6cm。其中自皮瓣远端结扎小隐静脉12例,未结扎8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未结扎小隐静脉组患者1例皮瓣周缘出现发黑坏死,该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8cm×12cm,采用隧道方式转移皮瓣。嘱患者俯卧位,抬高患肢,反复换药后痊愈。随访1~6年,1例鳞癌患者术后7个月死亡,其余患者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小隐静脉结扎与否不是皮瓣存活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21例不同类型的陈旧性髋臼骨折病例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功能恢复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5.00±2.07)个月.依据Matta功能评分法评定:优4例,良9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61.9%(13/21).结论 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慎重选择手术指征、恰当的手术入路、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提高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相邻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经伤椎椎弓根同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2例相邻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固定治疗,伤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固定,并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骨折椎体:Tu~T12 5例,T12~L1 4 例,L1~L2 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脱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2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6~26个月,平均(15.04±3.0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4±4.2)mm恢复为术后(34.8±2.3)mm,后凸角度由术前23.6°±2.3°恢复为术后4.4°±2.6°,远期随访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伤椎固定相邻节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地使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减少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形成.  相似文献   
10.
瞿某,女,55岁,右膝关节外侧包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肿胀2年,加重10天,以“右膝关节外侧病变待查”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右下肢行走跛行,同时伴有右髋关节及右踝关节疼痛,遇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曾在当地按风湿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10天疼痛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