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比较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胫骨干骺端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案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髓内钉,52例采用的锁定钢板治疗,而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效果。结果 髓内钉方式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并发症,降低疼痛次数,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更快,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有腓骨骨折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交锁髓内钉来做患处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本地区部分女性性激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为高危人群的发现、疾病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针对性的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研究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研究对象,按照乳腺疾病状态分为乳腺癌组(72例)和健康对照组(93例)。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性激素水平差异,同时按照四分位数将各激素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以P25组水平作为参照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照四分位数将各激素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与P25组睾酮水平相比较,P25~P50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有上升;P75组的卵泡期及绝经后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以P25组雌二醇水平为参照组, P50~P75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有上升;P75组的卵泡期、黄体期及绝经后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与P25组孕酮水平相比较,P50~P75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有上升;P75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同时对不同暴露水平进行趋势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绝经后期女性其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睾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trend=0.027)。卵泡期、黄体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雌二醇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trend=0.032、0.039、0.041)。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孕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trend=0.011)。结论:通过对本地区部分女性的调查分析,发现绝经后期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睾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卵泡期、黄体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雌二醇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孕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占脊柱骨折的40%以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胸腰段脊柱单椎体骨折;伤椎椎弓根基本完整;椎体无明显骨质疏松;无其他部位损伤及其他疾病。根据上述标准共收集53例,Frankel分级均为D或E。跨伤椎固定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3~58(43.9)岁。损伤部位:T111例,T126例,L113例,L29例。按AO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本地区部分女性性激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为高危人群的发现、疾病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针对性的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研究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研究对象,按照乳腺疾病状态分为乳腺癌组(72例)和健康对照组(93例)。数据处理使用SPSS22.0,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性激素水平差异,同时按照四分位数将各激素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以P_(25)组水平作为参照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照四分位数将各激素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与P_(25)组睾酮水平相比较,P_(25)-P_(50)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有上升;P_(75)组的卵泡期及绝经后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以P_(25)组雌二醇水平为参照组,P_(50)-P_(75)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有上升;P_(75)组的卵泡期、黄体期及绝经后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与P_(25)组孕酮水平相比较,P_(50)-P_(75)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有上升;P_(75)组的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风险显著上升。同时对不同暴露水平进行趋势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绝经后期女性其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睾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_(trend)=0.027)。卵泡期、黄体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雌二醇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_(trend)=0.032、0.039、0.041)。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孕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_(trend)=0.011)。结论:通过对本地区部分女性的调查分析,发现绝经后期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睾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卵泡期、黄体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随着雌二醇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黄体期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孕酮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