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国产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入院病人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不入选病例标准:(1)严重意识障碍;(2)严重脑水肿、颅内压明显增高者及血压过低者。(3)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将入院的100 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40-81岁,平均60.5岁;其中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12月收治的确诊为AMI患者46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中BNP、hs-cTnⅠ、MYO、CK-MB水平,同时比较各指标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结果研究组BNP、hs-cTnⅠ、MYO、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NP、hs-cTnⅠ、MYO、CK-MB四项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测、两项联检以及三项联检(P<0.05)。结论 BNP、hs-cTnⅠ、MYO、CK-MB四项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提高AMI诊断准确率和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的起搏部位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更换人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11例。手术前起搏电极均位于右室心尖部(RVA)。手术更换起搏器,采用螺旋电极,均置放于右室间隔上部(RVS)。术后1周,程控起搏器功能参数,使起搏器工作模式为VVI、频率与术前频率相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前后数据变化,并统计学处理。结果右室心尖起搏与右室间隔上部起搏比较:每搏量(ml)由58.8±19.42上升到67.2±15.8(P<0.05);心输出量(L/min)由4.93±1.30上升到5.40±0.86(P<0.05);射血分数(%)由45.2±7.3上升到53.1±5.4(P<0.05);E峰(mm/s)由57.43±15.18上升到66.35±13.73(P<0.02);E/A由0.89±0.4上升到1.04±0.37(P<0.02)。结论右室间隔上部起搏有利于左心功能的维持,尽可能保持正常心室激动顺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RI与超声对高血压伴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为高血压组和LVH组,同时另选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B超和CM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所测心功能指标差异并采用Bland-Altman图分析其一致性。结果 B超和MRI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高血压组和LVH组LVMI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B超测量结果均低于C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和MRI所测高血压组PER及TPER均高于对照组,LVH组LVEDV、LVESV、SV、PER及TPER均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超所测LVEDV、SV、PER低于CMR,TPER高于C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图分析结果显示,B超与CMR对左室心功能指标测量结果均值差范围较大,其中B超对LVEDV、LVESV、SV、EF及PER测量结果偏低,对TPER测量结果偏高,但两种检查方法所测LVEDV、LVESV、PER及TPER一致性较好。结论 B超对高血压伴LVH患者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准确性较MRI偏低,两种检查方法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但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6年 2月~ 1999年 6月用口服尼莫地平与肠溶阿斯匹林合用防治偏头痛 80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与诊断标准 治疗组 80例 ,男 2 2例 ,女 5 8例 ;年龄 12~ 5 5岁 ,平均 38.5岁 ,病程 6个月以上 ,头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几天以上 ,每月发作频率≥ 1次的普通或典型偏头痛的病例为入选对象。按相同标准 ,选择同样例数的病例作对照组。对照组 80例中男 2 3例 ,女 5 7例 ,年龄 10~ 5 3岁 ,平均 40 .1岁。全部病例偏头痛诊断明确 ,临床症状典型 ,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pocyni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心肌纤维化(MF)小鼠的作用及其对ColⅠa1、ColⅢa1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pocynin对照组、MF模型组和Apocynin干预组(n=10)。连续4周,每周一次腹腔注射LPS(10 mg/kg)的方法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Apocynin干预组则于LPS(10 mg/kg)处理前0.5 h连续4周每周一次腹腔注射Apocynin(10 mg/kg)。各组小鼠于4周末颈椎脱臼处死后,心肌组织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3,p-Smad 2/3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ColⅠa1、ColⅢa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Apocynin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胶原面积分数以及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和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组织胶原面积分数以及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和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表达量增加(P0.01);Apocynin干预组较MF模型组心肌组织胶原面积分数以及TGF-β1、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和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Apocynin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了纤维化因子ColⅠa1、ColⅢa1蛋白的下调,从而减轻了LPS诱导的小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二联神经营养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签法将129例我院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二联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lnjection,mNGF)肌肉注射,对比两组血肿情况、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和相关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二联组血肿量、水肿面积、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l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LPO)、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alonic dialdehyde;Propanedial,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二联神经营养方案可降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血肿水平,改善脑损伤相关因子水平和神经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评价CRT治疗后DCM与ICM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标准并成功植入CRT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包括43例DCM患者和37例ICM患者,分别在术前3 d、术后12个月行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6 min步行距离、QRS宽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的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DCM组患者CRT应答率高于ICM组患者(81.40%vs. 49.70%,P=0.003),CRT应答者术后12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BNP、QRS宽度、LVEF、LVEDV及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CRT应答者LVEF增高较为显著[9.2(0.8,17.6) vs. 5.2(2.5,12.7),P=0.023],DCM组LVEDV减少更为显著[30.4(20.8,81.6)vs. 17.2(31.4,65.8),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是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并且对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