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鹿瓜多肽主要用于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及腰腿疼痛等疾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鹿瓜多肽引发过敏性心肌缺血综合征(Kounis综合征)的报道罕见。本文中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骨性关节炎使用鹿瓜多肽,静脉滴注1 min后出现Kounis综合征,经抗过敏及急性心肌缺血处理后痊愈出院。鹿瓜多肽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在使用时如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应警惕Kounis综合征可能,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VIP,万方等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计2300例患者,其中瑞格列奈组1150例,那格列奈组11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23,95%CI(–0.34,–0.12),P〈0.000 1]和空腹血糖水平[MD=–0.16,95%CI(–0.24,–0.07),P=0.000 3]方面,瑞格列奈组优于那格列奈组;在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MD=0.10,95%CI(–0.29,0.48),P=0.63]水平方面,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瑞格列奈组在低血糖反应[OR=1.92,95%CI(1.16,3.20),P=0.01]和胃肠道反应[OR=2.64,95%CI(1.09,6.39),P=0.03]方面的发生风险高于那格列奈组,而两组在肝功能异常[OR=3.02,95%CI(0.61,15.01),P=0.18]、过敏反应[OR=0.28,95%CI(0.06,1.36),P=0.12]和心血管系统[OR=0.60,95%CI(0.22,1.65),P=0.32]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似。结论:瑞格列奈的降糖作用优于那格列奈,同时其低血糖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风险也相对较高。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结论的可靠性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做好药学监护工作。方法阐述临床药师对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临床药师与医生协商制定了化疗方案,并就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感染及皮肤毒性反应给出了相应的用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熟练掌握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与临床医生协作,根据患者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最终顺利完成周期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比单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试验组)对比单用瑞格列奈(对照组)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8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94,95%CI(-1.05,-0.83),P<0.000]、空腹血糖[MD=-1.59,95%CI(-1.77,-1.41),P<0.000]和餐后2 h血糖[MD=-0.93,95%CI(-1.48,-0.38),P<0.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OR=2.40,95%CI(0.89,6.48),P=0.08]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OR=0.77,95%CI(0.40,1.50),P=0.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单用瑞格列奈,且安全性相当。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质量一般,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长疗程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监测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2011年9月20-30日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异常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可能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有147例,主要分型为肝细胞性肝损伤。涉及11个科室、13类药物,居首位的是抗菌药。结论:本方法可有效挖掘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信息,使用计算机自动监测预警药品不良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以及诊断标准,掌握骨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了解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对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选取的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中,骨科手术有异物植入的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76.19%;对于骨科术后感染的诊断除细菌培养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培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数的67.02%,革兰阴性菌占31.91%,真菌占1.0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手段。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慢性疾病、烟酒不良嗜好等;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作为诊断术后感染的标准,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也作为临床诊断感染的依据,尤其是ESR和CRP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医务工作者要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对1例晚期肾癌术后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用药监护的经验。方法:阐述临床药师对1例肾癌术后并发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临床药师与医生协商制定了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肾脏毒性反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临床药师熟练掌握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与临床医生协作,根据患者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最终顺利完成周期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应熟悉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与临床医生协作,做好患者的药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万方、CNKI、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系统评价方法查找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的文献,84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WMD=-1.08,95%CI(-1.27,-0.90),P<0.000 01]、空腹血糖[WMD=-1.79,95%CI(-2.04,-1.54),P<0.000 01]和餐后2 h血糖[WMD=-2.13,95%CI(-2.60,-1.66),P<0.000 01]方面,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在低血糖反应发生率[WMD=3.00,95%CI(1.36,6.64),P=0.007]方面,联合用药组高于二甲双胍组,但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WMD=0.70,95%CI(0.37,1.31),P=0.26]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的疗效。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导致的肝脏损伤。随着用药种类和不合理用药的日益增多,DILI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增高,因此,加强对DILI的研究及预防监测非常重要,该文就DILI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颅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调查2010年1-12月205份颅脑清洁手术患者住院病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00%,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占43.71%,其次为青霉素类,占31.11%,平均使用(2.74±0.88)种;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占97.07%,抗菌药物平均使用(9.31±2.95)d;联用抗菌药物占48.29%,88.29%的病例在预防使用过程中更换了抗菌药物.结论 颅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抗菌药品种选择欠妥、联用不当,疗程过长,剂量大,品种更换频繁等问题,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