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兔基质诱导软骨细胞移植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选用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兔基质诱导软骨细胞移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髓芯减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兔子钻孔后植入空白明胶海绵,观察组钻孔后植入复合有兔基质软骨细胞的明胶海绵,采用X线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并分析两组实验兔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值和毛细血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空骨馅窝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基质诱导软骨细胞移植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能够改善兔子的病情,使兔子逐渐恢复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由于中央椎管狭窄,引起硬膜囊和(或)神经根压迫的病理改变。该病病理改变以黄韧带增生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窄为主。传统全椎板或大部分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损伤大,破坏脊柱后柱结构,影响腰椎稳定性,再者术后瘢痕填充粘连,术后远期效果不佳。因此,国内外脊柱外科专家一直在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临床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植骨融合时间与术后血沉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 数据库1997-01/2007-12相关文章,以了解脊柱结核患者植骨块骨融合时间与血沉的关系。同时收集2007-01/2008-1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临床验证。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岁,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后1,7,14 d晨间空腹血沉检查,按血沉平均值分4组:轻度增快、中度增快、高度增快组和极度增快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血沉,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检索结果证明,血沉是非特异性指标,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沉升高。临床验证表明,脊柱结核患者轻度增快组16例,中度增快组20例,高度增快组13例,极度增快组11例;骨性愈合时间:≤ 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χ2=10.814, P= 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 0.001。 结论:术后血沉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切口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4.0%。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观察的报道甚少.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并染色鉴定,利用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染色鉴定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活力强,成骨诱导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钙化结节染色均呈阳性.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铺展,不规则,其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空泡明显增多,表明细胞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62例均用四联抗痨治疗至术后l~1.5年。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全部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与取骨区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7~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9例,根据手术时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前外侧入路组32例(前外组)、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7例(后外组),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术中用Murray法,以X线透视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及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角和后伸角,观察脱位情况,分析Harris评分。结果前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8~20°,外展角30~40°;后外组髋臼假体放置前倾角15~30°,外展角35~45°。前外组髋关节最大屈曲角为(110±10)°,后外组(100±9)°;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前外组(15±3)°,后外组(2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前外组与后外组患者髋关节脱位率分别为3.1%、18.9%,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0.05);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前外组和后外组在术中对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有影响,前外侧组前倾角和后伸角较小,且前外组可显著降低髋关节脱位率,但这种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对Ras、Erb B3和PTEN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肢体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洛铂的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肢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Ras、Erb B3、PTEN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vs.73.36%,χ~2=4.523,P=0.033),肢体Enneking评分值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t=4.088,P=0.012;χ~2=4.588,P=0.032);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90%、28.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0,P=0.467)。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87.18%,对照组为82.05%、58.97%,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885,P=0.005);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χ~2=4.400,P=0.036),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低于对照组(χ~2=5.186,P=0.023)。治疗后,观察组血清Ras、Erb B3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PTE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洛铂的新辅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对骨肉瘤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并且明显改善血清肿瘤相关基因Ras和Erb B3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背景:脊柱结核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后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内置物置入后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动态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 方法:6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内固定38例,无内固定22例。根据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分为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高度升高组和极度升高组。分析术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和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①C-反应餐自:轻度升高18例,中度升高21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8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育非常显著性意义(尸b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t=0.420,P=0.001,说明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②红细胞沉降率:轻度升高16例,中度升高20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11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说明术后红细胞沉降率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③内固定组植骨融合时间快于无内固定组,说明即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完全复位31例,复位90%以上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