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足跟采血疼痛刺激时早产儿疼痛评分及非药物止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各25例。对照组、葡萄糖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于穿刺后20s、1min、2min、3min分别记录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 infant pain profile,vim,)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结果各组早产儿间PIP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PIPP评分明显低于非营养吸吮组及葡萄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效果及其禁忌证。方法分析8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腔镜组43例,传统开腹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要严格掌握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不同时期的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 C)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2例肺炎患儿(轻症肺炎组59例,重症肺炎组33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血清CysC、血肌酐、尿素等指标,同时检测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并对临床病情分度和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症肺炎组急性期血Cys C平均含量(1.98±0.33)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85±0.2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Cys C平均含量(1.12±0.23)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Cys C平均含量分别为(1.10±0.22) mg/L和(0.94±0.21)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急性期血Cys C异常检出率为51.9% (14/27),显著高于血尿素和肌酐的异常检出率3.7% (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肺炎对小儿肾功能有损害,但这种损害是可逆性的.血Cys C测定对伴有肾功能损害的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抑郁剂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在术后胃瘫综合征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于2006-2010年间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52例患者中,选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大于12分的4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用百忧解20mg。两组治疗前后进行HAM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2、4、6周评分的减分值,比较两组治疗6周后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结果抗抑郁治疗6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减分值为8.30±0.92,对照组为2.95±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100%,治愈时间为19.2天;对照组诒愈率为75%,治愈时间为22.13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从而提高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体外研究初步评估双歧杆菌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人源结肠癌细胞DLD-1为研究对象,通过CCK8、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探究双歧杆菌对结肠癌细胞DLD-1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处理后的结肠癌细胞DLD-1的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DLD-1的迁移能力(P<0.01);Transwell实验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DLD-1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以减弱结肠癌细胞DLD-1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本研究为临床结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54例为对象,用单盲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各27例: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的同时,给予腹腔清创和持续灌洗、肠内营养等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监测其血清淀粉酶水平变化,根据其病情改善程度判断临床治疗效果,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相较于对照组的70.4%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患者接受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结肠癌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及表面抗原/抗体水平,分析其与结肠癌分期的关联,从而间接评估结肠癌患者合并乙型肝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5例结肠癌患者,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结肠癌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影响。结果 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结肠癌原发灶浸润深度(T)(P=0.331)和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N)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合并乙肝病毒阳性的结肠癌患者其区域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乙肝病毒阴性的亚组(8.1% vs. 17.8%),且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bsAb水平较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亚组患者明显升高(240.111 mIU/ml vs. 178.161 mIU/ml)。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对结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M)以及肝转移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论是乙肝病毒感染还是乙肝疫苗相关的乙肝病毒阳性患者,肝转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乙肝病毒阴性的患者(P=0.039, P<0.001)。 结论 结肠癌合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高表达对区域淋巴结转移可能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乙肝病毒阳性对结肠癌发生远处转移(尤其对肝转移)呈显著性负相关。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以及表面抗原/抗体水平显著性影响结肠癌患者的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章诗伟  曲艺琳  刘进生 《西部医学》2019,31(10):1538-1542+1548
【摘要】 目的 观察X-盒结合蛋匂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与癌 旁组织,分别以Real-time 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XBP-1表达情况。在TE-1细胞系中,转染 pcDNA3. 1-XBP-1,检测TE-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 XBP-1 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XBP- 1蛋匂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 60例食管癌组织中,48例呈阳性表达,12例呈阴性 表达。60例癌旁组织中,15例呈阳性表达,45例呈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XBP-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05)。在TE-1细胞中,转染pcDNA3. 1-XBP-1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匂对照组及空载对照组(P<0. 05)o TE-1细胞中,转染pcDNA3. 1-XBP-1后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多于转染pcDNA3. 1及空匂对照组(P<0.05)。结论 XBP-1在食管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转染XBP-1基因可促进食管癌细胞TE-1增殖、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足跟采血疼痛刺激时早产儿疼痛评分及非药物止痛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各25例。对照组、葡萄糖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于穿刺后20 s、1 min、2 min、3 min分别记录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 infant pain profile,PIPP)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结果各组早产儿间PIP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非营养性吸吮组PIPP评分明显低于非营养吸吮组及葡萄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葡萄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术在治疗家族性息肉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传统开腹组(2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均无输血(均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330 min vs.160 min)(P<0.05);术后,两组除胃肠道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 vs.24%),止痛药使用例数(0 vs.6),平均住院时间(8 d vs.14 d)及术后前3天平均引流量(30 mL vs.100 mL)均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未见复发,而开腹组3例复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家族性息肉病,且较开腹术在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